【讲话】在XX市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动员大会上讲话会员分享(全文)

来源:讲话稿 发布时间:2023-08-06 12:20:11

夯实强市之基挺起产业脊梁奋力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在XX市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2月22日)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动员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话】在XX市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动员大会上讲话会员分享(全文),供大家参考。

【讲话】在XX市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动员大会上讲话会员分享(全文)

夯实强市之基 挺起产业脊梁

奋力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

—— 在XX市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8222日)


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动员大会,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省和合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动员部署,目的是号召全市上下树牢“制造强则XX强、制造兴则百业兴”的理念,奏响决战制造业的最强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奋力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合力开创XX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确立“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贯彻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五大制造”为方向,以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加快健全“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保持产值年均增长X以上,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到X亿元、力争X亿元的目标,构建起独具特色和竞争力的“XX版”现代化经济体系。下面,围绕这个目标讲四点意见。

第一,准确把握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市的大旗举得更高

(一)制造业地位毋庸置疑,需要认知规律、凝聚共识。善战者,求之于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工业是立国之本,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对XX来说,赶超跨越的重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首先,制造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主支撑”。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首先看产业,而产业的根基在制造业。以合肥为例,从2007年到2016年,合肥经济总量从1334亿元增至6274亿元,年均增长16.7%,先后赶超太原、南昌、昆明、石家庄、长春、福州、哈尔滨和西安,从中下游跃入“十强”,上升的阶梯就是靠京东方、康宁玻璃基板、晶合晶圆、科大讯飞等高端制造业项目铺就。以长丰为例,在2001年确立“快工强县”战略之后,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做到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推动工业“超常规发展”,仅用不到10年时间就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截至2016年底,工业增加值达220亿元,工业比重达61.3%,进入全国百强,形成了由贫困县跃入百强县的“长丰模式”。XX是合肥的有机组成部分,长丰与XX近在咫尺,没有什么客观的差异而否定经济发展路径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合肥经验”“长丰模式”告诉我们,“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将是XX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动力来源主要依靠制造业,只有制造业量速齐增,XX经济才能质效双提。其次,制造业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主抓手”。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而制造业是供给的主体,意味着必然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都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对于XX而言,需要紧跟大势、把握趋势,聚焦发展高质量制造业目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供给满足需求、创造需求,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举,更是XX经济获得新一轮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制造业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主引擎”。制造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强大动力,是提升综合实力的源头活水。如,在创新方面,制造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研发上变革求新,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科技实力;在文化方面,制造业企业创造了知名品牌和丰富的企业文化,带动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在社会和谐方面,制造业是重要的用工产业,也是重要的创业产业,是群众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深刻认识制造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战略,聚焦聚神聚力,提速提标提效,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强力度开辟制造业发展新天地。

(二)制造业发展成效显著,需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承载空间拓展升级,居巢经开区由原来的6.5平方公里民营经济园扩展到现在的“一区五园”近50平方公里,XX半岛科学城以“四纵四横”为经纬的大框架逐步拉开,巢北产业新城也将启幕,合巢经开区和XX融合发展方向愈加明确,全市“3+1”的园区大格局基本形成。二是产业发展渐成规模,以云海镁业、宜安科技、皖维高新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阳光电源、中广核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晶联电子、菲力克斯、环巢光电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粮、娃哈哈、富煌三珍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以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渐成集聚之势。三是动能转换呈现亮色,皖维、富煌等制造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富煌科技研发中心、皖维高性能聚乙烯醇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相继建成,为产业集成创新提供了增压加速的引擎。四是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在落实省、市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XX方案,成立了信实新材料基金、“调转促”产业引导扶持基金等产业发展基金,2017年在巢金融机构累计为全市工业企业贷款X亿元。基于上述累积效应,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三个突破”的良好态势,即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X亿元,达X亿元、增长X%;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X亿元,达X亿元、增长X%;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工业投资分别增长X%X%,均突破X%的增幅。这些成绩充分证明了XX发展制造业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实现“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绝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三)制造业发展任重道远,需要策马奋蹄、扬帆破浪。当前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制造业发展遇到“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在这种形势背景下,我市结构性矛盾“水落石出”,主要表现为:一是体量规模不大2017年,规上工业企业数X家,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为X亿元、X亿元,与安徽五强长丰县相比,规上工业企业数少X家,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少X亿元、X亿元;与全国99强河南长葛市相比(因第100强海南琼海市为沿海旅游城市,产业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工业经济占比低,产业结构无可比性),规上工业企业数少X家,规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少X亿元、X亿元。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占比大,多数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镁基轻质合金、皖维PVA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研发能力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少,企业创新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四是要素保障不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制造业发展亟需的高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短缺。五是环境氛围不浓,全市干部抓制造业的动力不强、魄力不大、定力不足,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整体氛围“不温不火”。

可以看出,XX跨越赶超的最大差距在制造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矛盾也在制造业。涅槃崛起,唯有遵循问题导向,立足我市比较优势,把抓好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把抓好高质量制造业作为要中之要,才能实现“争五进百”的追求目标,要看到形成XX比较优势的“独特性”因素。区位优势独特,位于长三角腹地、“合芜宁”金三角中心,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优势独特,京福高铁、商合杭高铁、宁西铁路和合宁、合巢芜高速等20多条交通干线穿境而过,安徽第一大内河港口XX港经裕溪河通江达海;资源优势独特,富有23种矿产资源,石灰石、白云岩储量全省第一,为镁合金、装配式建筑等制造业提供了沃土。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共享合肥市创新平台、政策扶持和雄厚产业基础资源;生态优势独特,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空气质量优良率80%以上,森林绿化覆盖率30.1%,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宜居生态示范市、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市、中国生态魅力市,是吸引企业入驻的“磁铁”和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人力资源优势独特,拥有XX学院、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等其它县(市)难以比及的丰富高校资源,可为XX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独特就是优势,优势铸就信心。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正视差距、以不甘人后的勇气弥补不足、以只争朝夕的干劲迎头赶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的冲刺突破,为早日实现“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深刻领会宏观背景和政策导向,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市的机遇抓得更紧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制造业发展的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事实上,没有实体经济做支撑,虚拟经济终究是“空中楼阁”,“虚胖”的经济体质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由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定力,围绕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技术、产品、管理、商业模式等创新,安心、专心、用心培育发展实体经济,全力推进XX制造向XX创造转变、XX速度向XX质量转变、XX产品向XX品牌转变,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七个坚持”和“八项任务”。要充分认识“七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居于首位,是总领性、根本性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后五个坚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这“七个坚持”紧密联系,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组成一个完整体系。要准确把握“八项任务”的具体部署,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八项任务”实质就是要追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针对当前县域经济增速、占比“双下滑”,集中力量打好县域经济阻滑战,支持县域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开发区功能布局调整,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发展动力、带动张力,支持创建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鼓励各地加强与高校院所、知名企业合作,支持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基地。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格外重视、更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振兴。省委、省政府势必会制定出台一系列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带来重大政策利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们要抓紧抓牢战略机遇,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全面加强战略对接,深度融入到省委、省政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中来,为制造业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深刻领会合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要求。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在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启动大会上强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奋力争创国家级示范区,努力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抢占制高点、争当排头兵。合肥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围绕制造业发展关键领域和基础环节,聚焦工业强基、服务融合、智能制造、品牌提升、绿色制造、产业国际化、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八大工程”,提升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制造业创新升级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市。我们要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合肥市的工作要求上来,牢牢把握合肥市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工作导向,在合肥制造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准XX方位和XX坐标,力争在制造业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第三,精准聚焦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市的举措落得更实

(一)更加突出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稳增长、促发展的根基,要推动生产要素、政策资源、政府服务向实体经济集聚。加强要素支持。采取增减挂钩、闲置土地清理等方式,加快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做好土地占补平衡,积极争取和盘活建设用地。探索实行“以税控地”办法,不断扩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成果。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原则,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制造业项目用地。完善对金融机构考核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优化政府性投资方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保障等领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优更好的服务。释放政策红利。对省《支持制造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意见》以及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等政策,要大力宣传解读其核心内容和申报方式,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高政策扶持的“精准度”“获得感”。加大实体经济“降成本”力度,清理规范、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推进结构性降费,多措并举降低实体经济生产要素成本。优化考核体系。依据省政府《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研究制定对居巢经开区以及各乡镇、街道的考核细则,力争制造业发展综合考核名次进入全省10强、发展增速成为全省10快。修订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在指标设置、指标分值上加大制造业发展考核权重。完善制造业招商考核办法,引导全市招商引资聚焦制造业谋划活动、开展推介、引进项目。

(二)加快构筑优质承载平台。按照“夯基础、补功能、树形象”的思路,培优培强制造业载体平台,拓展制造业发展广阔空间。夯实承载主阵地。居巢经开区作为制造业发展主阵地、主战场,要抢抓省、合肥市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机遇,加速“一区五园”整合,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态圈”,发挥比较优势,做强主导产业,提升发展质效,打造产业集聚、创新集成、投资集约的发展平台。推进与合巢经开区联动发展、融合发展,服务合巢经开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支持东风精铸总部、奇瑞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项目建设。打造新兴增长极。XX半岛科学城对接合肥市环XX科技创新走廊发展规划,编制产业规划等专项规划,完善“四横四纵”路网体系,优化政务服务环境,集聚更多创新创业资源。加快烔炀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轨道交通、大健康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打造健康科技制造基地。依托富煌国家科技研发中心,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打造黄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辟产业新蓝海。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深化与华夏幸福合作,推进合巢产业新城建设。抢抓合肥市国家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园试点建设新机遇,推进跨境电子商务B2B进出口业务,通过融合线上线下M2M模式,发挥XX港区“水上驿站”功能,打造千亿级制造产业“网络全球”平台。

(三)集中培育若干主导产业。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以“调存量、优增量、提质量”为路径,加快“三重一创”建设,构建XX特色产业体系。树立领军产业地位。坚持集聚发展镁合金产业,以云海镁业、宜安科技为龙头,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深化与北汽、国轩、台湾健信等大型企业合作,促进镁基轻质合金新材料产业向汽车零配件、液晶显示、航空航天等领域延伸,让XX站到全球镁产业价值链顶端。加强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机构对接,鼓励在巢新建国家级镁基轻质合金技术中心,全力申报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支持皖维高新做大做强,加快推进PVA偏光片项目,适时启动PVB树脂等衍生项目,推进全产业链集聚化发展。放大特色产业优势。发挥建材产业优势,推动富煌集团、中材集团深入合作,以富煌重钢三期、中材装配式建筑项目为引领,打造装备式建筑示范性生产基地。立足长三角健康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托北大未名生物医药、中铁佰和佰乐健康部落、今辰药业,谋求在医疗设备、健身器材、保健食品等健康制造产业上取得突破。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为支撑,引导中粮、光明槐祥、富煌三珍等龙头企业,走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打造绿色食品集聚发展基地。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大力培育拉丝、染色定型、网片编织等龙头骨干企业,打造“百亿级”渔网具产业。挖掘高端产业潜能。聚焦合肥市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全球化家电品牌和智能家居生态链,依托晶联电子、菲力克斯等项目,承接合肥智能家电配套项目,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发挥环巢光电龙头带动作用,做好激光晶体上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加快建设黄麓光电产业园。依托南京领傲智能科技公司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化学品、封装材料、封装模具、成熟设备制造,推动制造产业迈向中高端。

(四)探索创新产城融合模式。以产城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眼功能强化,推进中科智城EPC模式。依托中科先进智造创新产业园和中国科大英才创新创业基地两大平台,深耕中科智城EPC项目,打造高端智造产业和创新创业平台,提升研发、创业等科技产业功能,完善生活配套服务功能,促进公共交通、住房保障、融资平台、现代物流等要素向园区聚集,实现从单一工业园区向产城一体新区转变。着眼品质提升,实施“企业+园区”共育模式。与碧桂园协同打造科技引领、城田共融、多区联动的XX科技生态产业园,以大健康和物联网产业为主导,以建设科研孵化、综合服务、配套物流三大平台为支撑,以医疗智能终端、高端生物科技、健康疗养、高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细分产业为引领,完善总部办公、研发孵化、展览展示、商业配套、生活居住等多重城市功能,打造产城融合的典范、科技创新的名片。着眼特色彰显,开启“华夏幸福”模式。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与华夏幸福合作,共建巢北产业新城,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培育高端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健康食品三大核心支柱产业,搭建物流、科创、资金三大平台,打造合芜宁重要产业节点和区域科创智造高地。抢抓省、合肥市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机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与华夏幸福合作建设中垾体育小镇、槐林渔乐小镇,打造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全新空间。

(五)树立招商引“制”鲜明导向。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以招商引“制”为重点,创新理念、拓宽思路、改进方法,实现制造业跨越突破。围绕产业链条抓招商。依托云海、皖维、富煌、中材等制造业龙头企业,绘制招商图、列出作战表,找准目标企业,寻求产业合作,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延链、补链、强链功能的核心企业和重大项目,推进镁基轻质材料、PVAPVB、装配式建筑、高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突出理念转变抓招商。基于“四规合一”定位,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对照产业“上图”,紧盯项目“索骥”,提高招商精准度。健全产业招商竞争机制,成立制造业产业招商小组,明确年度引资任务总量、引进项目总数等招商任务,对乡镇、街道和相关市直单位下达相应的制造业招商任务,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招商氛围。聚焦优势特色抓招商。加大对存量土地、闲置楼宇资源以及区位、生态、交通、高等院校、金融机构、“1+7”人才新政等优势的宣传推介,通过要素资源优势助力项目落户。树立“形象也是吸引力、传播也是生产力”招商思维,大力推介“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双创百强县市”“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等城市名片,展现理想投资地形象。

(六)彰显绿色制造生态底色。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制造体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聚力发展绿色制造。强化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围绕技术、管理、结构,全面推进建材、钢构、锚链等传统制造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绿色低碳改造,实现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推动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着力建设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产业。构筑绿色制造体系,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技术等产业政策,主动压减过剩产能,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引导退出低效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为发展高质量制造业腾出空间和容量。矢志塑优生态环境。加速环境问题治理,扎实开展环境保护“五个一”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十条”刚性要求,狠抓源头、精准发力,打造蓝天、绿水、净土,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加快生态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推进环XX生态示范区、环XX矿山生态修复、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保护好现有绿色空间。推进资源高效利用,鼓励并推广绿色制造技术示范应用,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七)推进改革工作破冰出彩。针对体制机制障碍和关键瓶颈,上下联动、压茬拓展,加快推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改革,全面激发市域活力。高效推动关键环节改革。积极落实“放管服”改革,建成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实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务”,做到高效办理、限时办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为制造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居巢经开区工业项目“见章盖章”试点,完成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任务,扩充科技局职能,加强数字资源管理,挖掘信息时代的“黄金矿”,构筑制造业发展体制优势。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2018年新增耕地X亩(占补平衡X亩,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新增耕地X亩),续建、新建土地整治项目总规模5万亩以上,完成庙岗乡莲花社区、柘皋镇三星村、槐林镇官塘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拓宽建设用地指标。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模式,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试点改革破题见效。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资国企管理体系,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四资联动”,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扎实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加强政银企合作,丰富支撑产业发展金融产品。扩大天使基金、产业引导扶持基金等投资规模,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发挥居巢经开区投资、巢投等公司杠杆作用,完善投融资和发展职能,加大对轨枕项目、黄麓建筑科创小镇等制造业项目支持力度,助力XX制造业迎势起飞。

(八)谋求各类产业竞相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导一二三产竞相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形成多元勃发的增长态势。培育现代特色农业。以国家农业公园和庙岗乡尖山湖、黄麓镇西黄山、烔炀镇歧阳田园综合体项目为引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推进现代农业量效齐增。创新文旅融合发展。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优化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将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串点成线,做精大银屏山、紫微洞观光景区,打造XX姥山岛5A景区、半汤休闲旅游度假区,开发XX特色旅游产品,让XX旅游引领安徽、享誉全国、走向世界。谋划建设城市歌剧院,将高雅音乐与XX民歌相结合,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彰显文明城市特质。推动城市业态升级。塑优城市商圈,以万达、加侨城市综合体为轴心,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汇聚高端商务、物流商贸、文化创业等要素,促进城市业态、功能更新升级。打造双创示范城市。加快推进中国科大英才创新创业基地、互联网大数据保险孵化基地建设,提档升级创客巢一期、巢荟众创空间、安德利众创空间,大力引进精品双创项目,争创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打造全省领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和研判,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从供给、需求、过程三端发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四,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和工作氛围,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市的干劲鼓得更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把“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变成实践,把思路变成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最根本的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全市上下要保持时不我待的干劲、敢为人先的闯劲、一抓到底的韧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走好推动XX制造业发展的长征路。

一要提高顶层设计水平。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制造业上,抓好系统谋划、协调推进、督促落实各项工作。市级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定期调度,审议重大规划、政策、工程和项目,组织协调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中的困难,指导开展相关工作。各地、各单位要强化推进制造业发展的工作责任,依据《XX市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2018年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导向。注重宣传好、利用好省、合肥市支持科技创新、“三重一创”建设、制造强省建设10条等政策,让市场主体实实在在感受到政策红利。加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投资全程代办制度,对重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专人负责、全程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暖企行动”,在金融、科技、要素、项目、政策帮扶上下更大功夫,帮助企业排忧解难、降本增效。市直相关单位要主动对接省、合肥市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在制造业规划布局、项目谋划、人才引进、土地供应、资金筹措、技术创新等方面加大服务指导力度,共同营造制造强市的浓厚氛围。

三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设制造强市,关键在队伍,根本靠人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市各级干部要紧跟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发展趋势,加强对工业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新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抓工业、抓制造业的行家里手。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支持企业家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做精主业、做强实业,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高地工程,落实“1+7”人才新政,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对制造业人才引进、培养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强化团队式、靶向式、中介式引才,力求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资源优势,推动实现校企合作培养,搭建企业与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订单、定向和定岗培训对接平台,为制造强市培育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四要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围绕制造业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制造强市建设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等机制,对主要指标进行动态统计和实时跟踪,准确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和成效。健全督办考核奖惩机制,定期开展阶段性检查和效果评估,实行定期通报,倒逼形成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把制造业指标纳入对各地各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提高目标考核分值,通过考核的“指挥棒”,使一切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奏响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强抓制造业的“交响乐”。

同志们!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使命崇高而光荣,任务繁重而艰巨,前景美好而光明。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树立必胜的信心、大胜的决心、全胜的雄心,始终保持干事的激情、创业的热情、攻坚的豪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顶着压力与时间赛跑、扛起责任为XX打拼,争取早日实现“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以实际行动谱写“安徽争五强、全国进百强”、加快建设“明珠之城”的崭新篇章!

推荐访问:讲话 高质量 大会上 【讲话】在XX市冲刺“高质量千亿制造业”目标动员大会上讲话会员分享
上一篇:【讲话】在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分析研判会上讲话会员分享
下一篇:【人才工作会议讲话】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会员分享(精选文档)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