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音乐课堂中四个“动”(精选文档)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6-23 11:1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注音乐课堂中四个“动”(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关注音乐课堂中四个“动”(精选文档)

关注音乐课堂中的四个“动”4篇

【篇一】关注音乐课堂中的四个“动”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评价

朴春玉 第二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发展,有效的评价应该与教学融为一体,是教学的补充,是教师成长、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音乐新课程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强调建立完善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促进教学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关注学生,音乐教学评价不是为选择适合进行音乐教育的学生,而是为帮助教师创造出适合学生的音乐教育,使音乐教学更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音乐新课程理念 音乐课堂 评价

《走进新课堂》中提出: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成真实、民主的音乐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单调,评价指标单一,过于重视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而学生多处于被动受检查,被评判的地位,在最终的评价结果里很少有自己发表意见的机会,很少能提出能够真正帮助老师提高的发展性建议,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指导,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里往往会出现“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广泛而空洞的赞美词等等。音乐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过程多方面、多方式、多层次的进行评价,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空间,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使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才能更好的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抓好评价时机,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教育家克莱·贝德福德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来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体,怎样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呢?还应归结在教师的引导上,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是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中肯的评价,尤其是老师的评价。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

当我第一次走进音乐课堂时,学生对老师的来去毫不在意,都在各自做自己想做的事,学生哪有上音乐课的意识呢?面对这一情况,我几乎想转身就走,但我冷静1分钟后想,不能让第一堂课就这样失败,我一定要让他们喜欢我,喜欢音乐课。于是我用快速的节奏从10倒计时,这时全班孩子都莫名的望着我,我便坚定地说:“今天我要在我们班级里的评价栏中,增加音乐课的评价,有小红花、小红旗、小五角星等,每一种图案代表一种特色,老师会在课堂中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哦”,这时教室里每个小组都端坐着,一双双欣喜的眼睛都注视着我,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神情、举动,始终都在为争得个人荣誉而努力着。课后,我真诚的对全班孩子说:“今天我太高兴了,我为全班孩子有这样的表现而高兴,你们都是音乐学习的优秀学生,都是我心中最棒的孩子!孩子们,老师送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可别忘了贵在坚持哦!!”顿时教室里那孩子们的欢呼劲儿让我感到了评价的魅力所在,以后的课堂再没有“自由工作”的一幕了,孩子们都在关心着“老师,哪天又有音乐课呢?”

二、注重多元评价,把握评价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的要求,新的教学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体现出多元的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1、过程性评价。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多元化,整体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关注每个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维和审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智力和品质,教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能自觉的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因此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教学优化的一个保证。

(1)激励性评价

人们都渴望别人对自己的欣赏和由衷的赞美,成人是,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表扬与鼓励应是评价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在教学舒伯特的《摇篮曲》时,孩子们通过聆听,选出了符合歌曲的词语,有的选择亲切、慢;
有的选择温柔、深情;
有的选择稍慢等,他们都能体会歌曲的速度与情绪。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的答案和他们不一样,我还选了有力。”同学们都“啊?”惊奇的望着他,但我始终做他忠实的听众,尊重他、鼓励他,并对他说:“你能大胆表述自己观点是老师最欣赏的,那让我们带着你的答案再听听怎样?”当他再次回答时便省去了“有力”这词,并说明了他先选择的原因……我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并把支持与信任的目光投向他,孩子们也为他的表现送上掌声。这样的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值得表扬的,再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感受,来体会哪一种情绪比较适合。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这种评价只会带领学生用优秀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激励性的评价还表现为抓住了学生的自身细微的变化与成长,如:“你的声音比以前更明亮了许多!”“你的动作比以前更加舒展了!”“你对音乐的节奏感有了很大进步”等等,这些评价语言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式评价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求课堂评价面向全体、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实践活动工作评价学生,就可以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因此,我在音乐室的墙上设计了一些栏目,有“明星榜”、“小百灵”、“我是最佳小乐手”、“表演小能手”等。让学生各尽所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唱歌较好的同学争上“百灵榜”,而那些“五音不全”、节奏感差些的同学也能在“表演榜”上找到位置。再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评价。由此,新课程中音乐课评价的功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评价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2、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最后评定学生学习情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终结性评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但我们以前的终结性评价十分单一,期末时唱一首歌,跳一个舞或演奏一首乐曲,而且总是以师评为主。所以,很多孩子都对最后的所谓“考试”惧怕三分,特别是一些不擅长唱、跳的同学更是觉得压力很大。而我们的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和互动,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要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要改变这个现象,必须改变我们的评价方法。

学期末的评价我一改以往惯用的必唱歌曲、视唱、听音模唱等繁琐的考试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会。从编导、前台、后台到演员等都由学生自己安排,有的班级还列出了节目表。老师要做的就是协助和辅导学生组织演出。这种音乐评价方式的推出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响。孩子们兴奋地进行自评、组评,产生各组工作人员和演员,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了。这次期末评价成了一项社会活动,同学们自己组织排练,邀请嘉宾,甚至设计了请柬等等。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学到了书本上和音乐课上所没有的很多东西。这种音乐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真正做到了以音乐学科的审美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班级音乐会是一种最有效的多元组合评价,它以公开展示的方式,使学生学习成果得以肯定,能给学生极大的精神满足和自信心。用这种方式作为评价,我们发现,不但让孩子们去找音乐、听音乐、赏音乐,而且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了音乐中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其中。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

三、注重个体差异,鼓励自主发展

现代音乐教学评价要体现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评价要尊重学生个体的趋向价值,关注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评价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增加了他们爱好音乐的情趣,培养了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打破狭隘的封闭的评价形式,拓宽了学习音乐的渠道,既激活了课堂教学又落实“双基”,既以学生需要为本,也为学生发展为本,从而有效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力和判断力都会增强,也会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这时,对他们的评价可以由“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主导”,即可以多多聆听学生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学生唱完一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先请他自己说说优缺点,然后再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看看有哪些地方唱的很好,那些地方唱的不够好,应该怎样进行改正……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这样,即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使得评价更有说服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比如我在执教《粉刷匠》一课,学生个人表演唱结束之后,我请他们对自己或是别人进行评价。有的说:“刚才XX的声音太小了,而且唱慢了,我没有感受到劳动时开心快乐的心情!”有的说:“刚才朱卉唱得真好听啊,我要向她学习!”还有的说:“我今天第一次鼓起勇气在大家面前唱歌,虽然没有别人唱的好,但我觉得自己已经进步很多了!”说到这里,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给她以掌声鼓励。我觉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来自外部的评价只有在学生身上激起共鸣,才真正能使语言评价对学生产生教育意义。

在音乐课堂里,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或许你的一句话就发现了一个“音乐天才”,或许一个动作将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的方法,或许……带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作为音乐教师,决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动作、眼神、语言等等。音乐教学中没有绝对的“差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采用合理有效的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投入的学习,才能激发创新的思维,培养能力,才能充分享受音乐。

【篇二】关注音乐课堂中的四个“动”

关注音乐――历史的呼唤

  日前拜读了《中国音乐教育》杂志刊登的吴斌老师的文章《关注音乐》,文章就课改以来基础音乐教育新课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重新进行了反思和认识,体现了一种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创新进取的精神。文章中的观点也引起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和诸多赞同。的确,四年来随着音乐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笔者多次在观摩课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而《关注音乐》一文中鲜明的观点、鲜活的实例以及高屋建瓴的论述,使笔者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所以在此我想谈谈我对“关注音乐”的理解。

  

  一、音乐教学中“关注音乐”的内涵是什么?

  

  在“关注音乐”的讨论中,“综合”和“形式”是大家议论较多的话题。但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只强调兴趣、态度、情感的培养,而忽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笔者认为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这既是人整体素质中音乐素质的一种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

  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在音乐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意淡化“双基”,回避音乐知识与技能,不教学生乐谱,不练声,不视唱,不纠正演唱、演奏上的错误……结果,新课程的教学实践都集中在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而音乐知识和技能则走向缺失,音乐课倒是越来越活跃了,教师情绪饱满,学生兴趣盎然,可是一堂课下来,如果学生依旧是音高、节奏都不准,歌声不流畅、不优美,那他们到底在音乐上收获了什么呢?如果仅仅让学生停留在感受快乐的层面,音乐课程的多维目标能够实现吗?

  《关注音乐》一文中指出:“对音乐教育的基本认识应该是所有学习者都应该在知识、技能和欣赏方面得到发展,以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升华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的前提下,音乐的知识与技能,表现与鉴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见《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1期17页)我非常赞同这些观点,应该说,“关注音乐”的内涵之一即是“知识与技能”要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合理而充分的体现。

  

  二、音乐教学中缺少“关注音乐”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在新课程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一些教师对音乐新课程的片面理解,以为音乐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第一位,“知识与技能”就不重要了,这点正如《关注音乐》一文中所说:“ 这次课程改革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放在了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首位……在所有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只有音乐学科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由于放在首位,引起了教师们高度的重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误会。”(见《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1期17页)另一个是部分教师对“课标”学习的不够,以至于认为音乐新课程没怎么提及音乐知识技能,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就不要知识技能了。

  这些都是对音乐新课程的一种误解,认真学习《课标》,就会发现《课标》并没有削弱音乐知识与技能,无论课程目标部分还是内容标准部分或是实施建议部分,都体现了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被具体表述为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个方面,从其涵盖的范围上说,要比传统音乐课程的“双基” 内容宽泛了许多,因此音乐知识技能的容量应该是大大加强了。这也使我想起了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胡樱平老师所上的《京剧入门》一课。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京剧行当的基本划分,还了解了部分行当的唱腔特征,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参与体验了走基本台步和模唱【西皮二黄】,最后学生们还在老师的鼓励下进行了生、旦、净、丑的创作表演。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音乐教学的一个典范,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新《课标》倡导下的音乐课堂,不仅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好,同时也要将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更巧妙地融入其中,这实际上是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进一步对《课标》进行学习和研究,还会发现无论是“内容标准”中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各个教学领域,还是“实施建议”中教学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等,都有关于音乐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表述和要求。比如识谱在《课标》中也有明确规定:“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等等。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知识技能。做为一个学科,在音乐学习中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没有必要对其回避,而要做到这一点,准确与全面地理解《课标》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认真学习《课标》,吃透《课标》的精神实质,才能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的内涵,这是指导我们音乐教学实践的关键。

  

  三、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关注音乐”

  

  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首先要体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如果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特别是对音乐知识技能目标有意无意回避,那么这节课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关注音乐”,更不可能在教学主体进入目标预期可能的情况下实现教学目的最大化。因此,音乐教师要实现在课堂上“关注音乐”的意图,体现“以音乐为本”的教学原则,让音乐课上有音乐,一定要做好教学设计这个环节。也就是说,在备课时就要有音乐,有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备课时就要备音乐,备音乐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课的教学属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会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所以我认为,高水准的音乐教学不仅仅体现为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更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所隐含的鲜明意图。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它需要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理解水平以及教学能力的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努力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在音乐课程改革中不断提升自己和完善自己。

  

  康玉琼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振兴中学

【篇三】关注音乐课堂中的四个“动”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

“四个关注点”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小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通过新课标的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数学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例如,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利用 CAI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三个不同的场合下,人们消费付钱的生活情境。(1)商店卖东西的情境片断:电子秤上总价8.953元,售货员阿姨说:“请付8元9角5分。”(2)菜场卖菜的情境片断:电子秤上总价6.528元,卖菜叔叔说:“请付6元5角。”(3)乘坐出租车的情境片:计程车计上价钱为14.8元,没有零钱找,乘客付15元,这些情境都与取小数的近似数有关。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行观察思考,让他们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与之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怎样取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孩子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了。

二、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知识的起源和总体看,知识来自实践来自人们的直接经验,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通过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实践也证明,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是学习数学,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极力将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模得着的物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发现知识,体验创新,感受再创造的探索过程。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为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加以比划,有的学生在纸上描出长力体的各面再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体的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在操作、探索、交流、讨论等活动中,初步了解了长方体面的特征。

三、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于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多向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学习方式,多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时,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同柱体或球体),通过摸一模、滚一滚、看一看、数一数等探索活动.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自己都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各种形体的特点的认识,使自己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能力得到提高

四、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带有情绪色彩。他们的学习往往和兴趣、情感联系在一起,对于感兴趣的材料和活动,就会产生一种愉快欢乐的情绪,从而积极趋向它、接触它、探索它。可见,积极的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
2、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有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
4.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结合教学内容编厂一个生动有趣的“猴工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天,猴王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讲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4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平均分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12块,分给猴丙3块。”故事讲到这里,教师问:“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多,有的说猴丙分得多,有的说3只猴子样多,这时,老师说:“到底哪只猴子分得多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揭示课题后,老师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从而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白了猴王是运用了什么规律来分饼的。这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享受着孚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篇四】关注音乐课堂中的四个“动”

音乐课堂中的互动游戏

音乐互动游戏是融音乐和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同学们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学生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本人通过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方法,让初中年级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浅显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技能,认识简单乐谱,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游戏是以发展青少年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近期,我尝试着在音乐教学中,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发现同学们 在游戏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投入,还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出乎想象的表演,就连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同学也会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把音乐游戏中所要表现的节奏、音乐形象,表演的淋漓尽致、超乎了我的预想效果。

一、音乐游戏教学的原则和分类

运用音乐游戏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把学生本来爱玩好动的天性引上学习轨道,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教学原则

(1)、根据音乐课程的总目标,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游戏形象化、多样化。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比较薄弱等特点设计音乐游戏方案,力求形象化、多样化。使同学们在音乐游戏中提高学习兴趣,带出学习方法,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让学习不再成为负担。

(3)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于灭个学生的提高。

2、游戏的分类

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我将网上查找的音乐游戏资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整理设计,随时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音乐游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而更改游戏方案。现将音乐游戏按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大约有7种音乐游戏,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是节奏教学中的音乐游戏

二是识谱教学中的音乐游戏

三是学习音乐知识中的音乐游戏

四是歌唱活动中的音乐游戏

五是音乐欣赏活动中的音乐游戏

六是打击乐活动中的音乐游戏

七是综合性音乐活动中的音乐游戏

二、音乐游戏教学的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活动,是儿童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歌声与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它不仅能给儿童带来欢乐,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有助于儿童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开发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在音乐课堂中,我以音乐游戏为主线,设计节奏教学、识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歌唱活动中教学等音乐游戏。通过各种生动、活泼、有趣的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体会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并能随音乐变化,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体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能做到主动学习音乐,在音乐的伴随和引导下做游戏。

三、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

(1)、节奏游戏教学

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好比是骨骼。并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训练和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语言节奏,动作节奏的训练。在练习时,把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穿插起来,克服单纯节奏训练的单调,乏味之弊端,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2)、歌唱、欣赏游戏教学

教师不要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歌唱音乐游戏轰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乐器、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开展“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活动,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

音乐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给了我深深地启迪: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音乐家洗星海说过:音乐诗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诗陶冶性情的熔炉。“这是音乐家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作为一名刚步入教室队伍的年轻音乐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提高不断参与,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同时,我们也通过应用音乐游戏这一教学方式,使音乐深入学生的心灵!

1、探索空间

可以用在跟学生介绍打击乐器的时候。准备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了打击乐器,请学生伸手去摸,感觉其形状, 并把它画出来,猜是用什么做的。可以引导学生给乐器起名,再深入解释它的名字,探索它怎样敲最好听。最后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抛绣球

可以用在跟学生讲音乐知识的时候,比如唱五线谱,认识音乐中各种记号等比较枯燥的课。找学生回答问题的时事先准备好一些小纸条,上面写着题目,绣球抛到谁谁来回答。

3、击鼓传乐器或者放音乐传乐器

用在创编节奏课,乐器传到谁,谁就用该乐器编节奏。

4、随音乐律动进出教室

5、模仿游戏

动物课上,可以用动作模仿动物的特征,让其它同学来猜。

6、扮演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码头工人之歌》,先让学生直观感受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及内容,放课件展示。

7、分组理解作品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作品进行理解,用自己熟悉的乐器演奏自己喜欢的乐段。有钢琴组、口风琴组、打击乐组、舞蹈组等。

8、朗读诗歌

古诗词教学中,或者旧年代的作品介绍可以通过朗读先理解作品。其次,朗读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

9、传递包裹

边放该堂课要学习的歌曲做背景,歌曲结束时包裹传在谁手上就让他摸,猜,包裹里装了该节课要用到的打击乐器和道具。

10、用画画的方法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11、为音乐创编节奏谱

12、节奏训练时,用跑与走、快跑与慢走等语言帮助学生掌握个音符的节拍长短。也可以用房子格子的形式,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四分音符。

13、讲故事导入法和猜谜语导入法

14、摸耳朵比赛,训练学生反应能力。

老师说“左耳朵”,学生就用右手摸左耳朵,老师说“右耳朵”,学生用左手摸右耳朵。

推荐访问:音乐课 堂中 关注 关注音乐课堂中的四个 让音乐课堂动起来
上一篇:深入学习四史,领悟心得报告(全文)
下一篇:组织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完整)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