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导学案(全文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0-29 13:05:5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导学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导学案(全文完整)

 

 1 项脊轩志

 【素养目标】: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品读亲情,学习作品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感情的技巧。

 3.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作品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感情的技巧。

 2.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难点:

 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教学方法】:

 自读法

  诵读法

 讨论法

 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4 课时

  课前预习

 一、了解作者

 归有光(1507 一 1571),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八岁丧母,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60 岁才中了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有《震川先生集》。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拟古主义,反对“拾人唾涕”,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唐宋派”,后人誉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归有光的散文不是写重大的社会题材,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项脊轩志》可为代表。

 二、写作背景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他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由于归有光生平足迹不广,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只能从身边琐事着笔。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也是他家庭变故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伤。《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十九岁时写的作品。作者三十岁之后,又给该文补写了附记。选入教材时删去了“项脊生日”段议论。

 三、解题: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项脊轩”是归有光家的一间小室。归有光祖上在昆山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用“项脊轩”来作室名含有怀宗追远的意思。

 故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志——古代一种文体

 四、文学文化常识 1. “ 志 ”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性质与“记_相似,但“记”通常记“人”和“物”,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而“志”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志”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2..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3. 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妇女住的内室。

 4. 先大母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已去世。“先”指去世的母亲,“先考”指去世的父亲。

 5. 束发古代男子 15 岁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6. 象笏 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供指画和记事。够多以象牙、玉制成。

 7. 牖

 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依次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8.三五农历每月十五日,“十五”又称“望” 9.宣德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这是按照年号纪年法来纪年。古代纪年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多种方法。

 五、课前预习作业 1、整体感知文本,弄懂字音。

 栏楯(shǔn)

 修葺(qì)

 栖息(qī)扃牖(jiōng)

 先妣(bǐ)

 老妪(yù)

 阖门(hé)

 象笏(hù)

 渗漉(shòn)冥然(míng)

 异爨(cuàn)长号(háo)

 偃仰啸歌(yǎn xiào)

 万籁有声(lài)

 呱呱而泣(gū)

 婢女(bì)

  2、梳理文脉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课内探究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代有一位散文家,他被誉为连接“唐宋八大家”和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他就是归有光。归有光可谓遍尝了人世的多磨难大悲苦,他仕途不顺、早年丧母、中年丧妻,所幸,人生的悲苦无损其内心的柔软与细腻,他的文章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黄宗羲称之为“明文第一”,那么他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抒情散文代表作——《项脊轩志》。

 二、初读文本学习任务 1、播放课文录音,带入课文情景。

 2、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疏通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

 三、再读文本学习任务 1、梳理每段的主要内容。

 2、掌握重点的文言知识。

 3、找出归有光的三世“遗迹”,体会不同的情感。

 三、文本探究 1.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有什么变化? ①狭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见其小; ②破漏:直接点明“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③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之后:不漏、明亮、幽雅 2.“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过渡句,请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和可悲的事。

 喜:①修葺南阁子;②祖母关心与鼓励“我”;③母亲慈爱;④夫妻情深。

 悲:①老屋破旧;②伯父、叔父们分家;③母亲去世;④作者功名未就;⑤妻子亡故;⑥项脊轩失火。

 3.谈谈结尾是如何借物抒情的。

 结尾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收束全篇,看似随意,却意蕴无穷。看到树,自然想到植树之人,想到妻子当年的音容笑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犹如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①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沉怀念。

 ②在选材上,作煮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加以表述。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似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

 三、 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描写项脊轩这间“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小小书斋,动情地回顾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志趣,并由此引出自己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妻子深厚的怀念之情。

 四、 写作特点

 五、①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本文有两部分,且不是写于同一时期,而同一时期又叙写各种不同的琐事,但并没有松散拖沓的感觉。相反,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篇的脉络,因此,那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②善于用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抒发感情。

 写母亲,只再现了当年她叩门问饥寒的情景,以表现母亲的慈爱。写祖母,则只抓住赠“象笏”这件事,以表现祖母的关怀以及对“我”的期望。写亡妻,并不直接说如何思念她只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种植的时间与妻子去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两个字,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

 ③善用叠字,情景交融。

 本文多次运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同时又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也写出自己宁静的心情;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又流露出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反感和不满;用“呱呱”来描摹小儿的哭声,写出对母亲的思念;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用“珊珊”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展的样子,同时也透露出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用“亭亭”写枇杷树高高耸立,寓有对亡妻悼念的深情。用叠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抒情更为真挚,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六、总结全文

 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和场面,写出了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人亡物在、物是人非、家境衰微、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课后拓展

 一、基础知识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的“上”是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A.下,名词作状语,向下。B.乳,名词作动词,喂养。

 C.西,名词作状语,向西。D.手,名词作状语,亲手。故选 B。

 2.与“顷之,持一象笏至”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B.先妣抚之甚厚 C.儿之成,则可待乎 D.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用法和意义的能力。

 例句的“之”为音节助词。A.为结构助词,的。B.为代词,她。

 C.为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为音节助词。故选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B.①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②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①内外多置.小门。②顾视无可置.者。

 D.①庭中始为篱,已.为墙。②今已.亭亭如盖矣。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副词,每逢;副词,常常。B.均为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

 C.动词,设置;动词,安置、放置。D.副词,然后;副词,已经。故选 B。

 4.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答案】D【解析】D 项,是一般疑问句。

 5.下边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答案】D【解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对死去的人的称呼。如《项脊轩志》中用“先大母”称“死去的祖母”。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描写妻子当年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长得枝繁叶茂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调由“喜”转“悲”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一片可爱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2)然余居于此 多可喜 亦多可悲(3)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4)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美堂后记 [明]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注)

 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肚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

 4 亭俗砦窳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魏公:即王旦,他长期在相位,参与军国重事,很受倚重,死后封魏国公。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余闻之/固已...

推荐访问:选择性 下册 学年
上一篇:专题04,诗歌鉴赏(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必修上册)【精选推荐】
下一篇: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2《永遇乐_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