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地形》教学设计公开课(范文推荐)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0-21 19:10: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表面地形》教学设计公开课(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地球表面地形》教学设计公开课(范文推荐)

 

 五年级上册 《 地球表面的地形 》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

 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或年到过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因此,本课是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基础,将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对于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已经有初步的了解,有的是通过书本得知的,有的是通过电视节目欣赏到的,有的是自己实地旅游看到的,但学生却不能很好的对这些地形进行分类与整理,更不能准确的概括出它们的特点,对于这些地形是如何形成的更是模糊不清,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切入点。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球表面的地形的特点这一科学概念,我通过建构模型将抽象、具有空间想象的地形立体化、形象化。因此,在课的设计中,我通过奥维互动地图带领学生初步感知地球表面的地形,然后通过图片,了解我国几种典型的地形特点,再通过用粘土模拟造地形,拼出中国地形模型,最后在交流研讨中建构地形的特点。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崎岖不平。地球表面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峡谷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科学探究:

 会观察并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在造地形的活动中,丰富对地形的感知。

 科学态度: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积极思考地球表面地形形成的原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造地形的活动,认识到地形图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地形的特点,探究中国地形的特点。

 难点:在造地形的活动中,丰富对地形的感知。

 【学习准备】

  教师:ppt、奥维互动地球 小组:地形图的模板每组 1 块、模板资料、超轻黏土、记录单、中国和世界立体地图等。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

 这座山的海拔是多少?是 1400 米?还是 1500 米?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说明:一个地区的海拔高度是以海平面为准,高出来的垂直距离。

 一、情境导入,引发地形初认识(预计 8 8 分)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野外探险吗?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今天我就是你们的“贝尔”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探险。全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优秀的小组每人将获得“探险勋章”一枚。

 师:今天我们探险的任务是考察地球表面的地形。(板贴课题。)我们在教室里没办法到世界各地去,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助手:奥维互动地图。

 师:这是通过卫星拍下来的地球,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预设:有海洋、陆地、沙漠、冰川。

 (在副板书位置板书。)

 师:是的,这些都是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师:走进这个城市,你都看到了什么地形? 教师输入:西藏拉萨、四川、天津、安徽、温州。

 预设:平原、高山、山脉等。

 二、探究五种典型地形的特点(预计 7 17 分钟)

 师:刚才我们借助卫星地图把这几个地区的地形进行了浏览,现在进入第二个任务,你们能以小组为单位,用简图画出并用简单的词描述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吗? 出示任务单:

 1.请结合阅读卡,用简图画出该地的地形。

 2.用简单的词描述该地的地形特点。

 地名 海拔高度 用简图画出该地形 用简单的词描述地形特点 温州

 温州大罗山

 天津

 安徽黄山

 西藏拉萨

 四川

 小组活动。10 分钟 学生先汇报,教师梳理五种地形特点。7 分钟 (1)平原。

 师:温州是我们的家乡,海拔很低,他们组描述的是这样的,你们还有补充吗? 师小结: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低平而广阔的地形称为平原。

 (2)丘陵 师:他们组观察的山顶用简图这样画,你们赞同吗? 小结:海拔一般 200-500 米;山顶浑圆的地形称为丘陵。

 (3)山地 师:黄山的山顶和刚才的一样吗?海拔高度一样吗?还有哪种画法? 小结: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称为山地。

 (4)高原 师:西藏拉萨这里的地形都看到了哪些?是的,有平原、有丘陵这样的地形,那是不是和温州的地形一样呢? 师:请大家看看这里的海拔是多高? 小结:海拔一般在 1000 米以上的地形称为高原。

 (5)盆地

  师:他们组描述的四川省你们组也是这样吗?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上。

 教师再次操作地图,说明:这整个是四川省,这是成都的海拔高度,这是四周的海拔高度。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像什么?

  请学生上来板演。

 小结:中间地势较低,周围地势高的地形称为盆地。

 三、建造模型,深化地形特点(预计 10 分钟)

  1.提出任务。

  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这几种地形的特点,你能用超轻粘土将这几种地形造出来吗?

  出示要求:

  (1)每组按照模板上的提示造地形。

  (2)建造时,粘土颜色要符合该地形的海拔高度。注意:粘土的量不要超过模板边缘。

 (3)造该地形的海拔高度时,用海拔高度表对准。

 (4)建造完成后,将模板贴到黑板上对应的序号里。

 计时 5 分钟。

 2.学生活动。

 3.汇报交流。

 师:看,我们班的地形模型一起组成了中国地形图粘土模型。仔细观察,我们中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预设:

 生:我发现中国的地形西边高,东边低。

 生:中国的地形东边大多是平原。西边是高原和盆地。

 4.观察中国地形的立体图。5 分钟 师:我们中国的实际地形是这样吗?我给大家准备了中国地形的立体图,请

 小组观察,补充你们的发现。

 学生观察。

 师生交流,完善地形模型。

 预设:

  生:我发现我们东边的平原上也有很多高山。

 师:指着地图,像这里海拔高些的是哪种地形?海拔低一些的是哪种地形?你能在地形模型图上进行补充吗?

  小结: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除了以上五种典型的地形外,还有其他地形,比如,峡谷等。

  四、拓展延伸,了解世界地形特点。(预计 5 分钟)

 1.师:我们中国的地形这么复杂,那全世界的地形呢? 拿出世界地形图,说说你们的发现。

  2.师:我们刚才探究的都是陆地上的地形地貌,海底有地形吗? 教师操作地图。

 3.全班小组评价情况,给优秀小组颁发“探险勋章”。

 【作业设计

 1.搜集地球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资料,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海拔

  200 米以下

  200-500 米

  500 米以上

  1000 米以上 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

  地形复杂 世界的地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典型的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等,并知道这些地形具有什么特点。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利用奥维互动地图,引入海拔的概念,将抽象、平面化的地形以立体、可视化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综观几个典型的地形的特点,在小组合作中,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描述典型地形的特点,最后形成一定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出发,从点到面,呈递进式展开,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1 .注重单元结构是备课的关键

 本节课是《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一课,从本课教学可以知道:本课教学有着总起的作用,它为单元中下面的课作铺垫的,对于本课的教学如何去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观看奥维互动,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地形分布的特点、世界地形分步的特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的尾声处,学生自然而然地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地形地貌呢?这就为本课也为下面的课埋下的伏笔。

 2 2 .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从“整个地球”、“几个典型地区的地形”的应用之后,再通过“造中国地形”、“看世界地形图”等,在对整个地形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的视角开展。用奥维互动让学生从立体地球上观察地球表面的地形,带学生去全球旅行,给孩子们的视觉和想象带来很大的冲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求知的浓厚兴趣,并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更为后面地形变化做了很好的空间想象的铺垫。并且,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了小组利用黏土造地形,拼成中国地形图的活动,既落实并检测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更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将平面的、图片式的地形立体化,最后再通过立体的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形图,丰富学生对地形的认识以及整个中国、世界的地形的特点。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造的地形模型与实际的地形这一原型差距很大,模型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模仿,但是如何把地形的模型进行提升,让模型接近原型呢?这一点的思考在造完地形后还不能很好地展开来。

 因此,本课在如何通过造模型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概念建构能力还可以再继续开展研究。

推荐访问:地形 教学设计 公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地球表面地形教案
上一篇:《大自然说话》公开课
下一篇:《守株待兔》钱露萍,-,5公开课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