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意见】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7-30 08:50:03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安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意见】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

【体育意见】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



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皖政〔201567号),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推进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加快建设"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2025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具有亳州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互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力争建设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一批特色鲜明的市级体育产业基地。确保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达到230万人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

(三)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规范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等审批事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推进职业体育改革,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探索职业体育发展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推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类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积极引进"ppp"模式,创新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机制,激发场馆活力,增强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提高运营效益。

(四)完善产业布局。统筹规划体育产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布局。以建设中国五禽戏之乡和皖北民间民俗体育健身功能区为目标,以保护和传承华佗五禽戏,创新发展以五禽戏为代表的养生健身产业为主体,以体育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地和体育文化、服务产业集聚地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的产业格局。同时,各县区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园区):谯城区着力建设亳州体育健身竞赛产业集聚地,以华佗五禽戏、传统武术、养生健身气功等项目为重点,发展体育赛事表演、体育健身培训、体育用品生产销售等产业;利辛县着力打造西淝河体育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地,重点发展户外运动休闲、汽车露营地、水上游乐、垂钓、体育餐饮等产业;涡阳县、蒙城县着力打造老庄养生文化集聚地,重点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打造12家初具规模的文体企业集团。同时,加强投资、项目、人才等方面合作,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康体养生服务品牌,建设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促进全市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五)培育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增强我市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鼓励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共同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和体育资源整合。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场馆建设等行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机构。

(六)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体育旅游、运动康复、体育会展、体育彩票、体育传媒、体育产品的文化创意、研发与拓展等相关业态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中原经济区等区域体育产业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区域体育产业联动发展。通过联合举办会展、赛事活动等形式,共同推介区域内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打造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等极具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品牌.

(七)促进融合发展。积极拓展体育产业新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科技等产业融合,促进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互联网+体育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延伸产业链。加强对体育运动的指导,推广"运动处方"。支持金融、地产、建筑、交通、信息、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体育健身、运动、康复方面的特色引导作用。

(八)丰富市场供给。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坚持办赛形式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通过PPP、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多种模式建设运营体育场馆。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组织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对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进行冠名赞助。研究推进体育产业领域"互联网+",鼓励发展体育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九)发展竞技体育。巩固和加强我市传统体育项目优势,着力提高三大球以及手球、武术等项目整体水平。采取以重点县区布局、传统项目学校梯队建设为重点,初步建立政府主导扶持、社会积极参与的符合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职业体育发展的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

(十)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各地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加快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步伐,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鼓励利用城市和农村空闲土地建设多功能运动场,公益性体育设施设备要优先向住宅区配置。加大对五禽戏、晰阳掌、陈抟老祖六合八法、六洲棋等民族体育项目和地方传统特色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继续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实现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日常化。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加强体教结合,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加强中小学生足球活动的开展。推进健康宣传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

三、政策措施

(十一)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有条件的县区要通过设立体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引导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

(十二)完善健身消费政策。各县区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投入,支持体育设施建设。要逐年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群众健身消费的比例。鼓励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在非教学时间向公众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对特定人群发放体育消费券等多种方式,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保险公司围绕体育消费推出多样性保险产品。

(十三)完善土地政策。各地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进入同级政府的规划委员会。重大体育产业项目应列入重点项目库,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用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老城区和近年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增加和改造等方式予以完善。支持企业、单位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建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十四)完善税费价格政策。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体育事业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依法享受免除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十五)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重视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大力发展体育职业教育,加强与高校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体育服务业专门人才。加强现有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职业培训。鼓励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从事体育产业相关工作。建立和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人才奖励体系,对创意设计、自主研发、经营管理等人才进行奖励和资助。鼓励街道、社区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

四、组织实施

(十六)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发展改革、体育、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认真落实体育产业发展相关任务要求,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建立联系点制度,跟踪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

(十七)强化宣传引导。要切实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宣传工作,市、县主要新闻媒体要开辟体育专栏,广泛宣传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普及体育健身知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念。

(十八)加强行业管理。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评价监测机制。做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为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的诚信建设,加强赛风赛纪建设。

(十九)加强督查落实。各县区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市体育局要对落实本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推荐访问:亳州市 体育 实施意见 【体育意见】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
上一篇:【交通方案】内丘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
下一篇:【房产意见】内丘县人民政府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完整)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