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03 16:50: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主要是写事。

 从这里看到一次一次的叠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一件事的基本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着重需要渗透的地方都写得很清楚。

 时刻提醒自己,这五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是阅读和表达交替进行,为什么要这样呢?这也符合学习心

 理,观察他人进行学习。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了学生慢慢学着,慢慢悟着。

 二、单元语文要素分析

  这样一梳理,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就清楚了。这些核心知识不是一股脑儿地给学生,而是循序渐进。他们散布在课文和习作例文之中,我们的教学需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的。当然,每一课有所侧重,但是一个阶段结束之后,我们应该带着学生梳理。最终,我们老师看到的这个知识结构,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这样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成为一个清晰的学习者。说到这里,其实也是和元认知能力有关的,所以元认知能力不仅在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在很多单元的学习里,他都是存在的。

 整个这个单元的学习,体现了从他人当中来,从阅读中学习,到表达当中去,激活学生的真实生活。

 我们进一步梳理来看一看这些核心知识是怎么分布到课文当中的。这个主要的依据则是课后题。

  《麻雀》这个课后题,第一题指向的就是整体,起因、经过、结果。第 2 题就是指向局部的清楚。下面给出的几句话,就是指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明确提出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如果我们仔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篇课文有 2 条线,一条是明线,登山的时间顺序。体现为登山前,登山时,登山后,第 2 条线则是一条暗线,那就是我登山时的心情变化顺序。这两条线都应该让学生发现和体会。

 第 2 个问题,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这个是可以指向整件事中的小过程。如果仔细读课文,作者真的写具体写爬山的过程,只有一个自然段,整个都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我可以说,这个过程有大小之分。大过程放到整个文章之中,加

 上一段我爬山的动作,就把这个写清楚了。当然,你也可以指导学生,作者是怎么把这个小过程写清楚的。

 《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则是两篇习作例文,按照提示,我们知道《我家的杏熟了》他已经说出了一个顺序,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就厘清分杏的过程。人物的语言、动作,我们在所有的文章都会写,那么在这样的写事当中,特别是我们强调,要把事情写清楚。写事情,尤其是把事情写清楚,特别强调人在经历事情时 的主观感受。我们可以把人物的语言、动作放到主体看到、听到的 范畴里面去,可能整个知识点罗列起来,会显得更简单清晰一些。

 《小木船》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围绕“友谊”围绕“小船”,他是分成两段,两个片段都要写清楚,这个大事情才会写清楚。所以《爬天都峰》和《小木船》当中都有大事件和小过程。

 表达在课文里面分成三部分。有些时候,在课文的最后的一道题里也在让学生尝试表达,或者课文没有,我们老师也可以尝试创设一个,跟着作者学习表达。

 初试身手,给出的材料,定格展现,整体+局部写清楚。生活万花筒则没有定格,要求学生自选材料,头脑再现。这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内部的心理活动。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一)学习课标,了解内涵

 文学阅读是一个复合交流的过程。首先必须是要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需要激活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感受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在进行自我表达的时候,他一定要观察,一定要放入自己的感受,然后才有话可说。当然,每一次的表达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

 那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唤醒的是学生去看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怎么整体体现,怎么在重点部分展现。当然,

 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思考,也在于唤醒他自己的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想想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在习作单元,阅读与表达是如此的共生和谐,真的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

 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提示中,我找到了这样的三条:

 所以,我们在提示学生的时候,只是给出思考的方向,还真的不是逐字逐句地去模仿作者。最后要强调的是评价是要有一个过程性的表现,在过程中去评价学生,比仅仅最后评价学生呈现出的那篇习作要重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整体构思,逆向设计 每一次说到习作,我们总是采取整体构思,逆向设计。这样多来几次,我们就能够找到感觉了。回顾一下,这是我们在前面三单元的时候,也是读写结合得非常紧密,我们也是提出了这样的方式:

 任务前置(设计主题与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情境任务走进这单元的学习。

 过程融合(阅读与习作相互推动)。向他人学习,然后自己表达。

 活动推进(设计典型的学习活动)。因为这个单元结构缜密,非常适合设计典型的学习活动。

 开发工具(让学生成为主动清晰的学习者)。典型的学习活动是需要开发工具的,让学生成为主动清晰的学习者。工具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成为主动清晰的学习者呢?我觉得这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成为专门的研究。不一定我开发的工具就特别好,老师们可以沿着这样的思路,继续自己开发。

 我们依然站在儿童的视角去思考,学生走进这个单元就会问:我要做什么?所以我把这个单元“生活万花筒”去找答案。我把“生活万花筒”的要求逐一罗列出来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单元“我们要做什么”。

 其实,以后,我们常用这种方式的话,不一定每次都是老师解读,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在课前,或者是新学期,他一拿到语文书,就养成这个习惯。他对自己的一个自我追问,他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选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那就是“我要选材”;按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那就是我要写一件事;写之前,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那就是我要列提纲;写完后,读给同学听,请同学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了,那就是我要读给同学听;参考同学的建议修改,那就是我要修改文章。

 我觉得这个习作设计得很好,非常符合当下的交际语境,但是我们要把这些交际语境的元素运用充分,而且也要让学生清楚地看到。

 那么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篇文章呢?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需要的,有了目的,我们才有基于情境的真实任务。那么我们就回到单元页。我把单元糅合起来说。

 单元页说: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其实就是告诉学生,我要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生活。在习作要求里又是这样写的: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其实是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多么丰富啊!我愿意写下来和别人交流。写完后读给同学听,请同学说说这件事是否写清楚了,是在说我愿意把生活中的事情分享给同学,并听听他的意见。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很丰富的,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要用笔来记录我的生活。这个写下来的价值,不仅仅是说给我自己听,也要说给别人听。

 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单元的主题定位“生活万花筒”。

 我觉得统编教材里起的这个名字已经特别美了。具体的情境任务是这样的:

 你玩过万花筒吗?万花筒里的世界五彩缤纷,就像生活中每天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让我们开心,有的让我们惊讶,有的……请你做好准备,走进本单元的活动。

 1.课文探秘——阅读 通过阅读课文,你发现作者记录生活事件的方法了吗?发现了哪些方法?在“课文探秘”活动中,你要利用学习单独立阅读、思考,也要和同学交流,看看谁的发现最多。

 这样的一个活动,就让课文有了意义。就告诉了学生课文就是我们学习的资源。你要好好去读,因为里面藏着秘密。小孩子总是喜欢探秘的,而且还要比一比,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2.生活分享——表达 你愿意向课文作者那样分享你的亲身经历的,或者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吗?你还以用上“课文探秘”时发现的方法,让我们的生活万花筒更加丰富。

 其实,这两个活动就很清晰地表达了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向他人学习,表达自己。

 接到了这样的任务了,他还会接着想:我要做成什么样呢?

 真正的任务前置,一定要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我的这个作品的样子。当然这个样子不是例文先行,而是依据单元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依据学业质量,设计单元评价表;依据单元评价表,设计阶

 段自评互评表。评价表设计是最难的。但是,只要坚持做,你会发现是不难的。

 这个单元目标是: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能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聚焦课文的重点内容,能理解相关语句,感受作者是如何把重点内容写清楚的,体会作者的情感。

 3.联系生活,能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 一件事,学着作者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4.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事,并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修改。

 第 4 条很重要,强调的是我的作品很有价值的,我的作品写出来以后,是可以和同学分享的。其次呢,还要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修改。

 所以,这样的 4 条目标是围绕着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把单元的学习流程给罗列出来了。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转化成具体的可评价的评价表。

 我说这个评价表越来越好写了。我想和老师们分享一下我思考的过程:

 首先像这样的单元,我先分成阅读和评价两个部分。

 首先来看阅读评价吧!我是根据”阅读与鉴赏“的目标来设计的。

 看第一条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专家在讲座中,也经常会提到,虽然我们在阅读中,会把这些分成好几个学习任务群,但学习任务群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种融合共生的。比如,这个单元我们主要是归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但是他和“语言积累与运用”是永远不会分割的,任何一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都要进行一个语言的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我们语文核心素养当中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我认为第一条一定要摘录下来,他是指向语言学习的。

 那么,我就把他分解到两篇精读课文之中,变成非常具体的自评与互评的目标:(我)能理解《麻雀》中的“无可奈何、挓挲、绝望”等词的意思及词语传达的小麻雀和老麻雀的感受。(我)能理解《爬天都峰》中“汲取力量”的含义以及在文中指的什么。

 《爬天都峰》这篇文章比较简单,找来找去我觉得“汲取力量”这个词特别有意思。我的意思是说要写进评价表中的词语,一定是要老师仔细去解读文本和学情,筛选一下,不要什么词全部都写进去。全部写进去,不如不写。其实也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我们看第二条目标:“在阅读中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体会情感,了解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中提出看法,做出判断。”这个是

 指向表达顺序了吧!而且表达中有情感体会。这是表达中有情感,情感中有表达,特别能体会情感的地方也就是作者表达特别的地方。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两条“(我)能依据表格梳理事情的大致经过。(我)能读懂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并把想法与同学交流。”第 2 条也是指向顺序,但有什么不同呢?有些文章,不是那么简单读出来的。而且写事情的经过,也分好几种情况。比如常见的: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 3 条,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更改,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每一篇文章除了大概的顺序以外,都还要聚焦细节处。所以,我在这里罗列了 3 条:(我)能勾出课文中最打动自己的部分,有感情地独好课文。这个是关键。(我)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第三,(我)能聚焦重点部分,发现作者“写清楚”的方法。

 其实这三条自评,就是我们教学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就是学生先自己读,自己筛选出课文的重要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然后要结合信息读了要有自己的感受。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发现表达的秘密。

 接着,再来看表达。

  思考的路径是一样的,一样是结合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当中的创意表达。第一,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这里,我重点设计了两条,更多地是指向了写作前,写作前的准备活动。(我)能留心观察发生在周围的事物,做好简单记录。针对这一条,还是我上次的那个观点,评价只是方向的引导,有了这条评价,他就会时时提醒自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还要做好记录才行。从这些记录中,才有了第二条。(我)能选择本次习作的素材。有了观察,有了记录,才有后面的选择。相信,这次的选择才是真正打动他的。

 课程目标的第二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注意,这次我们的作文就是记实作文,因为他特别地强调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能在整个文学性表达中都这样写。那么,我就要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地、分解成孩子看得懂的,好操作的,

 好评价的。因为这个单元的核心知识我们梳理清楚了,所以这个目标特别好设计

 基于此,第一条(我)能依据表格梳理事情的大概经过。这个表格,我们等会儿重点来讲。第二,(我)能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你看,第一条,我是梳理出来,我梳理了自己的提纲,然后写出来。第三,(我)能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怎么做的写清楚。也就是指向把具体部分写清楚。在这里,大家可能留意到多了一个词“怎么做的”,因为有的时候你看别人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但是如果 这件事你自己也亲自参与的,显然还包含你自己是怎么做的。

 第三条: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我们在日常写作中,大家可能更关注写清楚,对于标点和书写并不那么重视,建...

推荐访问:上册 四年级 单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考生物遗传题七大解题技巧(2022年)
下一篇: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