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研究国故”方法(全文完整)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0-28 17:10: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推荐“研究国故”方法(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精品推荐“研究国故”方法(全文完整)

 

 【精品推荐】

 “研究国故”的方法 (一院谢佳芯推荐,2015 年 11 月 6 日)

 推荐理由:这是胡适先生 1921 年 7 月在南京东南大学的一篇演讲。在这篇演讲中我第一次接触到“国故”的观念——国故是比国粹更中立的一个词。这篇演讲谈如何研究国故,谈研究国故的态度、所应具有的观念以及具体的方法。研究国故在当时很有必要,在如今对于我们也很有借鉴意义。尽管时代不同,于这篇文章我们仍旧有东西可学。

 演讲者简介 胡适(1891—1962),著名学者,哲学家,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1910 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1917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 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 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8 年起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57 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等。

 1962 年在台北病逝。

 演讲背景 1919 年 11 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系统地表达了五四反传统派对待国故的“纲领性”态度,他提出新思潮

 的四大原则,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倡导“国故研究”,是和刘师培、黄侃、梁淑溟创办《国故》月刊所倡导的“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不同,也和梁启超、张暄的文化保守主义观点有差异,他把“整理国故”看作是实践他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科学方法的手段。这是胡适 1921年 7 月在南京东南大学的演讲。

 正文

  研究国故,在现时确有这种需要。但是一般青年,对于中国本来的文化和学术,都缺乏研究的兴趣。讲到研究国故的人,真是很少,这原也怪不得他们,实有以下二种原因:(一)古今比较起来,旧有的东西就很易现出破绽。在中国科学一方面,当然是不足道的。就是道德和宗教,也都觉浅薄得很,这样当然不能引起青年们的研究兴趣。(二)中国的国故书籍,实在太没有系统了。历史书一本有系统的尚找不到,哲学也是如此,就是文学一方面,《诗经》总算是世界文学上的宝贝,但假使我们去研究《诗经》,竟没有一本书能供给我们做研究的资料的。原来中国的书籍,都是为学者而设,非为普通人、一般人的研究而作的。所以青年们要研究,也就无从研究起。我很望诸君对于国故,有些研究的兴趣,来下一番真实的工夫,使它成为有系统的。对于国故,亟应起来整理,方能使人有研究的兴趣,并能使有研究兴趣的人容易去研究。

 “国故”的名词,比“国粹”好得多。自从章太炎著了一本

 《国故论衡》之后,这“国故”的名词于是成立。如果讲是“国粹”,就有人讲是“国渣”,“国故”(National Past)这个名词是中立的。我们要明了现社会的情况,就得去研究国故。古人讲,知道过去才能知道现在。国故专讲国家过去的文化,要研究它,就不得不注意以下四种方法:

 一、历史的观念 在一般青年,所以对于国故没有研究兴趣,就还没有历史的观念。我们看旧书,可当它作是历史看,清乾隆时,有个叫章学诚的,著了一本《文史通义》,上边说“六经皆史也”。我现在进一步来说:“一切旧书——古书——都是史也”。但本了历史的观念,就不由然而然地生出兴趣了。如道家炼丹修命,确是很荒谬的,不值识者一笑。但本了历史的观念,看看它究竟荒谬到了什么田地,亦是很有趣的。把旧书当作历史看,加它好到什么地步,或是坏到什么地步,这是研究国故方法的起点,是叫“开宗明义”第一章。

 二、疑古的态度 疑古的态度,简要言之,就是“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十个字。譬如《书经》,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之别。女人说,《古文尚书》是假的,《今文尚书》有一部分是真的,余外一部分,到了清时,才有人把它证明是假的。但是现在学校里边,并没把假的删去,仍旧读它全书,这是我们应该怀疑的。至于《诗经》,本有三千篇,被孔子删剩十分之一,只得了三百

 篇。《关雎》这一首诗,孔子把它列在第一首,这首诗是很好的。内容是一很好的女子,有一男子要伊做妻子,但这事不易办到,于是男子“寤寐求之”,连睡在床上都要想伊,更要“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呢!这能表现一种很好的爱情,是一首爱情的相思诗。后人误会,生了许多误解,竟牵到旁的问题上去。所以疑古的态度有两方面好讲:(一)疑古书的真伪。(二)疑真书被那山东老学究弄伪的地方。我们疑古的目的,是在得其“真”,就是疑错了,亦没有什么要紧。我们知道,哪一个科学家是没有错误的?假使信而错,那就上当不浅了!自己固然一味迷信,情愿做古人的奴隶,但是还要引旁人亦入于迷途呢!我们一方面研究,一方面就要怀疑,庶能不上老当呢?如中国的历史,从盘古氏一直相传下来,年代都是有“表”的,“像煞有介事”,看来很是可信,但是我们要怀疑,这怎样来的呢?根据什么呢?我们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究其来源怎样,要知道这年月的计算,有的是从伪书来的,大部分还是宋朝一个算命先生,用算盘打出来的呢!这哪能信呢!我们是不得不去打破它的。

 在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以后呢,大部分也是不可靠的。如《禹贡》这一章书,一般学者都承认是可靠的。据我用历史的眼光看来,也是不可靠的,我敢断定它是伪的。在夏禹时,中国难道竟有这般大的土地么?四部书里边的经、史、子三种,大多是不可靠的。我们总要有疑古的态度才好!

 三、系统的研究

 古时的书籍,没有一部书是“著”的。中国的书籍虽多,但有系统的著作,竟找不到十部。我们研究无论什么书籍,都宜要寻出它的脉络,研究它的系统。所以我们无论研究什么东西,就须从历史方面着手。要研究文学和哲学,就得先研究文学史和哲学史。政治亦然。研究社会制度,亦宜先研究其制度沿革史,寻出因果的关系,前后的关键,要从没有系统的文学、哲学、政治等等里边,去寻出系统来。

 有人说,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进步,这话荒谬得很,足妨害我们研究的兴趣。更有一外国人,著了一部世界史,说中国自从唐代以后,就没有进步了,这也不对。我们定要去打破这种思想的。总之,我们是要从从前没有系统的文学、哲学、政治里边,以客观的态度,去寻出系统来的。

 四、整理 整理国故,能使后人研究起来,不感受痛苦。整理国故的目的,就是要使从前少数人懂得的,现在变为人人能解的。整理的条件,可分形式内容二方面讲:

 (一)形式方面加上标点和符号,替它分开段落来 (二)内容方面加上新的注解,折中旧有的注解 并且加上新的序跋和考证,还要讲明书的历史和价值。

  我们研究国故,非但为学识起见,并为诸君起见,更为诸君的兄弟姊妹起见。国故的研究,于教育上实有很大的需要。我们虽不能做创造者,我们亦当做运输人——这是我们的责任,这种

 人是不可少的。

 (选自:胡适:《胡适的声音 1919—1960:胡适演讲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点评 胡适在演讲词中,一开始就提出青年对研究国故的缺乏兴趣的两个原因,但是他认为研究国故比研究国粹好得多,因为国故这个名词是中立的,他提出研究国故的四种方法,一、历史的观念,将旧书当历史看,二、疑古的态度,“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他将《诗经》中的《关雎》作为例子来解释,并且认为东周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以信的。这种疑古的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兴盛的,甚至有些整理国故的学者就被称为“疑古派”如顾颉刚等。三、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古时的书籍,没有一部书是“著”的。中国的书籍虽多,但有系统的著作,竟找不到十部。其实他所说的系统是按照西方的观念来看的。四、整理。整理国故的目的,就是要使从前少数人懂得的,现在变为人人能解的。

 胡适的这类演讲可以被称为学术性演讲。他是运用现代的理论来讲研究国故的方法,这种演讲在大学非常重要。在传统意义上的学问往往只重视灌输和记忆,而胡适在美国学到了现代的研究方法,但是他的研究方法并不是像后来的学者那样高深莫测,而是既有观念,又有态度,还有具体的方法。如整理国故的两个方面,一形式方面加上标点,替它分开段落来。二内容方面加上新的注解,折中旧有注解。并且加上新的序跋,讲明书的历史和

 价值。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可以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这种研究方法在今天研究国故依然具有意义。

 警句 “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

 (推荐者注:本文来自新浪博客-胡奚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27日)

 (注:学校关工网站刊发时间:2015 年 11 月 11 日)

推荐访问:国故 完整 方法 精品推荐 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
上一篇:红安苕产业链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精选文档)
下一篇: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患者登记管理表【完整版】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