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研究中寻求历史高效复习之路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0-26 12:2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试题研究中寻求历史高效复习之路,供大家参考。

高考历史试题研究中寻求历史高效复习之路

 

 高考 历史 试题研究中寻求 历史 高效复习之路 高考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压在广大高三师生心上的一块沉重的石头。如何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是我们每一位高三人时刻思考的问题。认真研究高考题,则给我们搞好高三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研究高考试题就要研究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是开口的,只有最低标准没有最高标准,好比一个标杆,上不封顶,但下要保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课程标准在高考中的具体要求,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考试与考生联系的唯一渠道。试题的知识考查范围和能力层次要求不能超出课程标准的规定。

 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三个“有利”,即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选拔功能);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考试公平、公正、科学和有效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为什么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选拨(区分度、难度)、导向教学(承认高考指挥棒)

 2.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高考转向迫使复习备考转向:基于能力素养的复习备考。鲜明的能力、素养目标意识,目标的具化、可操作。能力、素养、考纲的阶段性

 分解与具体化,以知识为载体,化抽象为具体,为能力、素养寻找复习的落脚点。

 3.怎么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要求选题标准:基础性(知识点、能力点、素养点),综合性(微综合、小综合、大综合),应用性(情境的变化、变式),创新性(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一轮选题重点:突出基础性,延迟综合性(非一轮任务,由少到多,由微至大,二轮重点),体现应用性与创新性。

 突出“素养立意”:情境设置在高考试题中显得尤为突出,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起点高、落点低,陌生之中考查熟悉。适当增加探究型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答案。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考查思维能力。入门宽,路子多,深入难;大开口,小出口,层层设卡。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

 根据教育部高考命题要求、 新课程标准与 高考评价体系 ,新高考靠“现行套路教学”得不到高分 ,单靠知识教学,得不到高分,靠“刷题训练”得不到高分,只有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 才有可能得高分。

 二、研究高 考试题就是要明确备考要遵循的趋向 现在的高考命题已经变单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转变为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变文理分科转变

 为文理结合、融会贯通;变单纯考查解题能力转变为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变封闭的校园文化为关心社会、关心世界、关心人类、关注科技、关注时代。

 站位高,视野大,关注时代主题,关注社会发展,这样的题目就是要求我们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 。因此,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这既是对当下僵化教育模式的“纠偏”,也是对命题从改良走向变革的探索,更是为将来高考全方位改革奠基。

 高考试题命制“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我们要逐渐适应这种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如果我们把历年的高考真题,仔仔细细研究一遍,每道题细致分析,对试题中隐藏的潜在知识进行升华、归纳和总结,揣测命题者的出发点,提炼出题目考查的内涵和实质,这对我们精准备考,意义重大。不仅让学生做高考题,教师还要尝试对高考真题进行“二次加工”,变换情境,改变方式,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缺陷,限时刻意训练学生,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增强学生应变能力。下面我谈一下研究高考试题的具体指导意义:

 1 1 、 研究高考试题 —— 知道考什么和怎么考 (1)以 2022 年山东卷为例看,实质类选择题是高考的宠儿,这类题目突出的特征是“反映”这个词汇的利用,目的类题目归根结蒂也是考查实质。

 第 1 题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 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

 A. 尚法存礼 B. 尊法敬天

  C. 崇德重法

  D. 外儒内法 第 4 题 明朝时期,朝延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 旨在(

  ) A. 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 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第 5 题 1863 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最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一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一则是书亦大有神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 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 A. 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 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 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 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

 (2)

 社会热点与史学前沿相结合是高考的重要思路 选择题第 4 题考查明代的官员监察制度,暗合了国家一直在推进的防腐倡廉热点;选择题第 5 题考查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对于国际法原则的认识,暗合了当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外交;材料题第 17 题从性别史的角度,以中国近代女性李超的悲惨故事,让学生分析李超之死引发社会关注的原因与李超们的出路,响应了社会上频发的女性受侵害事件与妇女权益保障这一热点话题。

 2、 研究高考试题 —— 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 在答题策略上,要想做好今年的山东卷,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良好的做题习惯,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帮助我们在考场上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更加高效准确的完成作答。

 如选择题第 5 题,考查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对于国际法原则的认识,题干材料的文字叙述较长,且文体结构为文言文,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较为困难,不妨直接从时间“1863 年”入手,明确为洋务运动时期,这一时期为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从这一思想入手,我们就会发现 D 选项”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是最符合中体西用思想的选项,故选 D。

 综上,运用解题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题目。

 3、 研究高考试题 —— 知道练什么和怎么练

 以 2022 年山东高考卷为例,试题特别注重考查历史地图与图片:选择题 11 题,主观题 16 题、19 题等 。这就提醒我们平时复习要高度重视历史地图复习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 11 题 如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A. 小麦、玉米 B. 玉米、水稻 C. 小麦、甘蔗 D. 水稻、甘蔗 4 、研究高考试题 —— 知道答什么和怎么答 下面以 2022 年山东高考卷第 16 题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1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 12分)

 本题以《必修·上》隋唐史部分为基础,辅以选必一第 1 课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变革。材料提取信息有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 ;多次增置、裁并州(郡)县 ;改州为郡建立了地方政区巡察制度。思路分析如下:

 (1)改革史实举例:

 1)改革措施方面: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改州为郡;多次增置、裁并州(郡)县;建立了地方政区巡察制度。

 2)改革结果方面:郡县分布北密南疏;黄河中下游等地区郡县相对密集。

 (2)分析说明:

 层次 1:只列举隋代政区改革的具体史实,不能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联系。

 层次 2: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具体史实,能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起联系,但只是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角度对材料二的观点加以印证。

 层次 3:结合隋代政区改革的具体史实,从历史、地理和政治角度在史实与材料二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能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综合评述,并提出创新性认识。

 例如:行政区划改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单从某一方面进行解释;除历史、政治、地理的角度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解释等。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 5 、 研究高考试题 —— 知道设哪些专题和如何设

 题号 考察内容 考察知识点 考 察 范围 分值 1 田齐法家的思想特点 春 秋 战 国 时期 的 法 家 思想 中 国 古代 文 化史 3分 2 秦汉时期相马术发展的原因 秦 汉 时 期 的马政 中 国 古代 政 治史 3分 3 考古发现中的宋代纺织品 宋 代 纺 织 技术的发展 中 国 古代 经 济史 3分 5 张斯桂《万国公法》序言摘录 晚 清 部 分 中国 人 的 思 想观念 中 国 近代 思 想史 3分 6 晚清两次“新政”的相同目的 晚 清 挽 救 统治的措施 中 国 近代 政 治3分

 史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 共 中 央 的土地政策 中 国 近代 经 济史 3分 11

 两种作物在世界范围传播路线示意图 世 界 范 围 内的物种交流 世 界 近代 经 济史 3分 12 18 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特点 英 国 启 蒙 思想 世 界 近代 文 化史 3分 以 2022 年山东高考卷部分选择题为例(见下表),试题考察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政治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世界近代文化史、世界近代政治史等。

 以上分析可以启示我们,可以从文化史、经济史、政治史大范围按时空再设微专题,如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政治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世界近代文化史、世界近代经济史、世界近代政治史等,当然每个专题还可以根据需要再细分。

 6、 研究高考试题 —— 知道考向变化和怎么变 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试题的命制与考查过程中,是在落实教育部考试中心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以 2022 年山东高考卷为例,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鲜明地体现出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如选择题第 3 题,考查史料认证;选择题第 5、6 题,考查家国情怀;选择题第 7、13 题,考查时空观念;材料题第 17题,考查材料解释、家国情怀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与学习不能只着眼于知识教学,学科素养才是努力方向。

 选择题主观化、材料题自主化,突出问题意识,重点考查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等能力,鲜明体现了历史学科考查要求中的“创新性、综合性、基础性和应用性“。在 2022年山东卷的四道非选择题中,第 17、18、19 题这三道题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开放性论证题的考查特点。

 7、 研究高考题 —— 知道试卷结构和结构化备考 通过研究高考试卷,可以明确试卷的题型及题型结构,知识点分布及赋分情况,为我们进行复习及模拟仿真训练提供参考。

 以 2022 年山东高考卷为例,从试题考察范围来看,选择题中,中国史部分共 9 道选择题,共 27 分,占比 60%,其中,中国古代史共 4 小题,12 分;中国近代史共 3 小题,9 分;中国现代史共 2小题,6 分;2022 年山东省卷的主观题,第 16、17、18 题全部为

 中国史,古代史 2 道共 25 分,近代史 1 道共 14 分;世界近代史 1道,分值为 16 分。综上,全卷,中国史共 66 分,与世界史分值约为 2:1,考察范围明显偏重于中国史。

 从试题考察内容来看,选择题中,文化史(包括思想史)4 道12 分、经济史 4 道 12 分,政治史 7 道 21 分,比值为 4:4:7;主观题中,开放式题目数量增多,多元史观也进一步得到体现,不仅凸现出山东作为文化大省的历史底蕴也符合领导人一再强调的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这一主流观点。

 三、研究高考试题给我们的备考启示 1、深入研究历年真题。

 以历年真题为风向标,明确考查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借鉴全国卷以及其他地方卷,了解同一考点的不同考查方式,体会各地的命题风格,在对比中加深对山东卷的理解与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答题体系。

 2、明确复习的策略与阶段。

 要做到再复习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侧重中国史的复习,注意史料研读和史学理论学习

 3、了解社会热点,关注史学研究新动向。

 明确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的联系以及往年的考查方式。史学研究话题可以参考中国十大学术研究热点与历史学研究关键词。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希望对高考试题研究的几点思考能对大家 2023 年高考备考有所启发。

推荐访问:高考 高效 之路 高考历史试题研究中寻求历史高效复习之路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练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研讨课呈现【完整版】
下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心思想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