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模式及建议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10-16 12:25:0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模式及建议,供大家参考。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模式及建议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及建议 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发达的金融业对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金融中心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活动的集中地,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参与全球经济金融竞争的重要依托。谁拥有了强大的金融中心,谁就能够掌握国际资本流动、定价、交易等的控制权,取得世界经济金融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一个国家要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有话语权,就必须成为一个金融强国,而拥有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金融强国的主要标志。

 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以纽约、伦敦为中心的国际金融格局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纽约、伦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正面临巨大威胁。金融危机正在促成一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格局的擅变。不少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将作为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国家之一,成长为新国际金融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当今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也迫切需要一个以本国快速增长的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国际金融中心,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在世界金融和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上海作为目前国内经济、贸易、航运、金融等方面最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毋庸置疑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备选城市。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推动力、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举措。

 上海金融业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纽约、伦敦等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将带来的国际金融中心格局的调整,又给上海带来了千载难逢的绝佳机遇。那么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当何种模式,如何利用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将上海打造为国际金融中心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所在。

 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国际化、政府主导型

 第一章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和形成条件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 现在世界上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界定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定义,但本质含义是一致的。国际金融中心就是各类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各类金融市场能自由生存发展,各类金融活动能顺利有效进行的城市。它充当着全球性、区域性或国家性资金集散地和金融交易清算地的角色。根据金融服务辐射范围和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可分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国内金融中心。本文将着重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模式和影响因素,讨论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实力和目标定位,并结合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带给上海的机遇和借鉴,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二、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 (一)、稳定的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应以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经济的增长带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扩大,从而产生了对投融资的巨大需求;同时,经济的增长会带来收入和储蓄的增加,进而刺激资金供给。巨大的资金供给和需求以及便利的资金融通渠道促使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没有整个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作基础,金融资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反映出经济基础对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决定性作用。英国早在 19 世纪 30 年代末就完成了工业革命,其经济迅速向海外扩展,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工业制成品输出国和海外投资国,英国的经济政治中心伦敦也便成为世界贸易的枢纽和国际资金交易的中心;日本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使东京迅速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然而九十年代后,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衰退,东京在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便逐步被香港和新加坡取代。

 (二)、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对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力 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名称上就可看出它的一定是有大量金融机构大量,只有多元化市场主体的存在,才能促进各金融主体的竞争,不断进行金融

 产品的创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全球各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无一不拥有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

 另外,国际金融中心应具备规模大、发展完善、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有足够的资金集散和融通功能,能够为所服务的地区提供多样、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发挥规模经济作用,提高市场流动性和降低风险,并对国际金融市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以伦敦为例,伦敦拥有包含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的完善的市场结构,各类金融产品应有尽有,交易活跃;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是国际银行间资金拆借的基准利率和国际性金融衍生品的重要定价基础。

 (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 世界重要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有现代化通讯系统等基础设施,以提供24 小时全方位的优质通讯和结算服务,保持时区优势,这是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不可或缺的条件。例如国内电报和越洋海底电报的发明,奠定和发展了伦敦和纽约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世界重要国际金融中心大多位于大型经济体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拥有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地的商贸活动十分活跃,从而衍生出巨大的资金交易需求,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比如纽约作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不但是美国东西走向交通干线的主要汇集地,也是美国通向欧洲、

 南美以及亚洲的主要港口。中国的香港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心,是亚太地区南北通道和东南亚航线的中心,也是中国内地与东南亚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为这些城市成长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稳定的政治环境 所在地不存在政局动荡或前景不确定的风险,无长期战乱与社会动乱发生,居民安居乐业,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动荡的政治环境会引起跨境资本的大量频繁流动,股市暴涨暴跌,银行挤兑等现象,对金融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并且可能受到国际上相应的制裁和惩罚,如冻结国际结算、冻结境外存款和资产等。这样的城市不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例如中国的上海曾是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但是由于战乱动荡等原因,其地位逐渐丧失。由此可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五)、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 国际金融中心承担着跨地区金融活动的中介角色,承担着资金流动的巨大冲击,并且要保证大量频繁的金融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政府须对金融业进行有效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一个没有金融安全保证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由于对金融业监管不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纽约全球金融危机的地位造成了极大地冲击。这是一个很好的反例;但有效有金融监管又需要提供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

 市场交易比较自由和透明。当政府干预过多时,市场机制就难以有效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会受到削弱。

 第二章、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 (一)、上海建设金融中心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上海是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发源地,到 1935 年时上海已经是整个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当时上海拥有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内汇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白银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等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且交易活跃,黄金市场的交易量仅低于伦敦、纽约,外汇市场的活跃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当时实行的东京。另外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较高。远东各地的外商公司股票、债券、中国政府在欧洲市场发行的金币公债等都可以在上海的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上海国际金触中心的历史,为当代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历史声誉和信心。直至今日,外滩仍是上海的两个金融机构集聚地之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大部分外资银行选择注册在上海,也是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银行在上海的经营历史密不可分的。

 (二)、中国及上海经济近三十年发展保持稳定和快速增长,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经济基础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如今,“中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许多国家,世界制造中心已经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己经初具雏,。上海历年来 GDP 总量始终稳居中国之首,这都为上海建立国际经济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上海是国内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上海是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最集中,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最多和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己率先建成陆家嘴和外滩两个国内较大的金融功能区。上海现已拥有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济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商业银行营运中心在内的全国最完整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设有上海总部。至 2019 年末,上海有各类金融机构上千家。

 (四)、上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国内一流的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化发展很快 上海港扼守长江入海口,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在此交汇,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东亚地区重要的航运中心。到 2018 年时上海港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和第二大集装箱港,上海还形成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轨道等 5 种运输方式组成的高效发达的一立体城,

 为迎接 2010 年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上海现正加快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有时区的一个优势,白天与亚洲的金融中心一起交易。上午开市时正好纽约闭市,下午营业结束时又可以与伦敦衔接。上海比香港的时间早一小时,可以比香港先一个小时开始一天的业务。因此上海基本具有称谓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条件 (五)、中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对上海建设的支持都为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

 自 20 世纪末国家就多次提出要将上海建为国际金融中心。为此,政府先后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上海金融业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15年 8 月,人行上海总部成立,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里程碑事件;2019 年 03 月 25 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2019年 4月8 日上海与广州等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可见,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已经上升成国家战略。

 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规模小,国际化和金融化程度不够 上海目前的经济发展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平,高居全国之首,但与香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目前的经济发展绝对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首先面临着亚洲的两大区域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的竞争,但就经济国际化和金融化程度而言,上海与两者相较其金融机构集聚度不够,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中介、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上与质量上差距明显。就国际化程度而言,纽约 2016 年就有外资银行 197 家,而上海 2018 年底才 93 家,金融机构国际化程度远远不够;而且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这两大政策性银行和招商、中信、民生、光大等其他多家重要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部皆不在上海。虽然花旗、汇丰、渣打一等国际大银行已在上海注册为法人银行,但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远远不及中资银行。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再保险等国内最大的几家保险公司、中国证券登一记结算公司、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和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总部也都在北京。除此之外,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要么数量太少,要么规模太小质量太差。而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则规模小、发展不规范、存在恶性竞争。因此总的来说,全上海金融机构体系仍缺乏国际竞争力,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未能同步协调发展,金融服务种类不完善,整个金融体系创新原动力不足。

 (二)、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交易品种单一 上海己具有种类较为齐全的金融市场。但整个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和发现机制不健全,各类金融市场发展失衡,缺乏有效沟通。市场的成熟度和国际化程度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差距还很大。

 上海虽然拥有国内最齐全的各类金融市场,但是发展极不平衡。外汇市场由于人民币未完全兑换,发展更是滞后。就国际化程度而言,上海股票市场不允许国外企业上市交易,人民币还未能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都使得金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仅局限于国内,国际化程度极低,国际辐射力差。

 上海金融市场目前只有股票、债券、基金、商品期货等传统的金融产品交易较为活跃。缺乏创新金融产品。在东京、香港、新加坡等亚洲金融中心股指期货期权、利率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交易量巨大的同时,上海却根本没有上述产品的交易。

 (三)、金融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一大批高质量、国际化的金融人才。而目前上海的金融人才队伍,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差距很大。

 按从业人数来说,通常认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从业人员应占各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 10%左右。如纽约有金融从业人员 77 万,香港有 35 万,均达到上述标准。上海金融从业人员现有 21.61 万人,仅占全...

推荐访问:上海 金融中心 模式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及建议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
上一篇:浅析文学作品中孙权用人艺术(2022年)
下一篇: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存问题与对策【精选推荐】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