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汇报】温州市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思路(精选文档)

来源: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5-19 18:10:05

温州市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思路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紧盯目标,振奋精神,拼搏奋进,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多项工作超额完成。全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保汇报】温州市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思路(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环保汇报】温州市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思路(精选文档)


温州市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

2014年工作思路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紧盯目标,振奋精神,拼搏奋进,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多项工作超额完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较去年提高2.6个百分点,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10.6个百分点,区域噪声值由55.9分贝降低到54.8分贝,交通噪声由68.9分贝降低到68.1分贝,大气质量在全国74个城市中为中上水平(由轻到重排列为25)PM2.5年均浓度水平在全省排名第5(由轻到重排列),市区酸雨率下降8.6个百分点,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提升4.5%,升幅居全省前列。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深入推进创模攻坚。在获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的基础上,编制实施国模创建规划,针对国模创建指标,梳理确定了52大类2626个攻坚项目,加强项目跟踪管理,部署实施环境质量、环保基础设施、重点工业企业稳定达标、城乡环境整治、环保能力和公众满意度等六大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推进机制,建立攻坚小组,市住建委等7个创模成员单位根据职能分别牵头承担7大项创模攻坚任务,我局积极发挥创模办职能作用,在局系统内建立由局各分管领导牵头的五个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开展专项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重点创模指标得到较大提升,经评估,创模得分1269.5分,得分率由上年的70.2%提高到90.7%,提升20.5个百分点,26项国模指标中达标22项、基本达标4项,达标率由66%提升到87%,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阶段性技术评估。

(二)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一是深入推进生态创建提质扩面。启动实施省级生态县全覆盖工程,全力抓好泰顺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整改提升工作,着力推进“省市生态乡镇”联创活动,建成洞头、泰顺2个国家级生态县(待命名)和4个省级生态县,在累计建成1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72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2120个市级生态村的基础上,新增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6个、市级生态村307个,并积极探索生态创建转型,各县(市、区)建成生态产业型、生态环境型、生态文化型、都市休闲型、综合示范型等不同类型的示范乡镇共35个。

二是强势推进四边三化专项行动。制订出台《温州市“四边三化”行动方案》、《温州市“四边三化”行动考核办法》、《市领导挂钩联系“四边三化”行动》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市领导点评制度、考核排名通报制度、末位公开承诺制度、四边区域揭疤制度、反馈督考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推进机制,全力协调推进“四边三化”,全市完成河道清理整治517.3公里,为原计划任务数(180公里)的2.9倍,完成河道保洁3893.4公里,为原计划任务数(270公里)的14倍;4个省级重点治理矿山治理率75%,超计划任务(50%20个百分点;国省道公路、铁路两侧宜林地段绿化里程1072.7公里;累计拆除“四边区域”违法建(构)筑物1056.4万平方米,清理垃圾、废弃物75.59万吨,清理各类小广告标牌店招和破损无序非公路标志牌8524处;甬台温高速公路瑞平段、78省道、52省道达到省级“三化”示范路标准,公路边“三化”综合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四边三化”行动走在全省前列,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省“四边三化”现场会上,我市作为11个设区市中唯一代表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三是着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生态市建设任务书的形式,协调督促各地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垃圾收集及处置系统、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置、污染整治、农村连片整治等项目建设,全市共完成环保基础设施投资83.4亿元,完成率为原计划任务的160%

四是协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两清”行动为抓手,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度,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100%,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覆盖率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全市累计完成3919个村庄环境整治,重点指导文成县和泰顺县完成158个连片整治项目。

(三)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一是开展黑臭河垃圾河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全市平原河网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公众诉求,对全市平原河网14000多条河道进行全面排查,列出684条黑臭河垃圾河,建立黑臭河垃圾河信息库,予以限期治理。为此,建立实施属地负责制, 684条河道均建立了河长,各辖区行政负责人作为河长,对辖区河道治理负总责,并在河道周边显著区域设置公示牌,标明河长的责任区域、责任内容和联系方式等;分级挂牌督办制,市级挂牌河道43条,县级挂牌河道89条,其余河道为乡镇(街道)挂牌;逐级约谈制,对于不能按计划完成各阶段性任务的,实行逐级约谈,被约谈对象要公开承诺;考核通报制,出台《温州市黑臭河垃圾河专项整治工作考核办法》,每月对各地责任河道治理情况进行督查考核通报排名,主要从黑臭河整治情况、垃圾河治理情况、长效管理情况、工作组织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评各地政府的工作成效,强力推进“两河”整治,343条垃圾河得到清理,341条黑臭河全面开展治理,其中 288条已完成整治工程,完工率84.5%,黑臭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全市河道环境明显改善,与上年同期相比,氨氮下降12.8%,总磷下降12.6%,高锰酸盐指数稳定在3类,下降2.4%

“两河”整治规模大、氛围浓、效果好,积极动员民间团体开展“护水行动”,村居社区纷纷出台村规民约加强自律,一批企业家自费包干具体河道及沿线道路保洁工作,积累了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治理经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一批中央、省级媒体进行了报道。

二是重点推进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编制实施《温瑞塘河保护规划》、《温瑞塘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督促有关单位严格执行河道蓝线、规划用地红线和绿化绿线的“三线”管理制度。着力推进温瑞塘河片区污水管网整治,一月一督查一通报,今年要求完工的10个片区已完成工程建设,与此同时,自加压力,推进另外19个片区的管网整治,目前已有10个片区完成50%工程量,已有9个片区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并深入开展城区一、二级管网建设、改造,集中整治管道破损、错接、漏接等问题,共计疏通管道约825公里,完成管道整治5067处。结合“两河”整治,督促开展塘河流域178条黑臭河道治理,并邀请深圳等地10余家公司参与治理,督促开展塘河流域178条黑臭河道治理,实际完成量为原计划任务的6.8倍,市区鱼鳞浃河、矮凳桥河、双井头河等河道生态修复效果明显。协调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加强各类污染源整治和监管,拆除“河边”区域违法建筑约105万平方米,完成滨水绿化面积约15.3万平方米,完成河道整治和生态建设约85公里,完成滨河慢行道桥梁整治92座,清除阻水废弃物20多处、沉船115艘、木桩1000余支、网箱100多只,建立河面河岸保洁监管一体化考核体系,每天保持400多人不间断对河面进行保洁工作,加强河道巡查。开展生态调水,补充生态用水约1.56亿方。加强水质监测通报,监测站位从11个增加到17个,监测因子从20个增加到26个,监测频次从两月1次增加到每月1次。经监测,塘河高锰酸盐指数稳定在Ш类水标准,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3%;总磷下降了12.7%,高于目标4.7个百分点,首次消除劣Ⅴ类现象,达到Ⅴ类水标准;氨氮下降了15.5%,高于目标3.5个百分点。

三是统筹推进大气复合污染防治。针对机动车、工业、高污染燃料、餐饮、扬尘等重点领域,制定实施大气复合污染防治“1+5”方案,梳理确定201310件实事。督促推进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全面执行新车准入国Ⅳ标准,全市建成检测机构16个、检测点19个、检测线107条,同步实施环保检测,发放机动车环保标志近105万个,发放率83.4%,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建成区范围内推行“黄标车”限行, 淘汰黄标车11228辆。督促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建立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监控平台,257家餐饮企业新建了在线监测系统,560家餐饮企业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督促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治理,实施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供热工程,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调整步伐,市区和各县(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已达上一年度建成区面积30%以上,淘汰燃煤锅炉166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推进华峰氨纶等企业2台大型燃煤锅炉安装除尘设施和省属电厂4台燃煤机组除尘提标改造。督促推进重点行业有机废气治理,对移膜革、制鞋、农药、石油炼制、医药等11个重点行业100家企业开展有机废气治理,精心挑选12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先行先试,关停淘汰企业158家。督促推进扬尘污染防治,开展246个标准化工地建设和19个绿色工地创建,全市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场地面积2745万平方米,市区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5%以上。完善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和通报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建设,全市完成18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升级改造,新建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在绿色温州网站、电视台等多种渠道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监测评价结果,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建立了大气污染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及时通过网站、广播、电视台、出租车顶显示牌、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向公众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四)强势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按照“关停淘汰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要去,全面推进六大重污染行业1151家企业(601家电镀、117家化工、131家印染、112家造纸、75制革、115家合成革企业)的整治提升。一年来,不断强化工作部署,3次召开全市性大会,将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纳入市县政府考绩,实行生态市建设 “一票否决”, 实施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对重点项目和滞后工作实行一周一督查,共开展督查35批次,印发通报简报专报67期,强化监管倒逼,加强工作指导,提炼推广“五步法”等经验,推动各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我市重污染行业整治综合考评排名全省第一,成效明显。

一是坚持抓入园促集聚。始终把电镀园区建设和企业整合入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推进乐清、瑞安、永嘉、平阳、苍南电镀入园工作,永嘉县和苍南县电镀业完成了整治任务,已通过核查验收;瑞安市和平阳县已完成电镀园区建设,乐清市正在积极推进电镀园区建设,乐清、瑞安、平阳电镀业整治已完成阶段性验收,全市共有9个县(市、区)11个电镀园区建成投用,534家电镀企业整合为350家入园生产。同时,推进瑞安、平阳、苍南印染园区建设,目前3个印染园区均已进场施工。

二是坚持抓整治促提升。按照一厂一案要求,精心制定印染、造纸、制革、化工、合成革行业整治方案,实行面上推进和典型先行相结合,指导督促各地加大原地整治企业的整治力度。全市共完成169家企业的整治,其中印染40家、制革11家、造纸17家、化工69家、电镀32家,并按照年度计划要求通过了各地政府的验收。 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制定了“1+4”的《电镀行业整治长效管理办法》,公安、环保、经信和安监四部门就长效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形成了“1+4”文件体系,进一步规范电镀业发展。

三是坚持抓关停促转型。与市经信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淘汰关停工作的函》,严格淘汰关停标准、强化关停时限要求、出台相关工作措施,对不符合功能区要求的重污染企业实施关停淘汰,同时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平阳安排财政资金1.2亿元,收购企业转鼓355个,将57家企业整合为12家,彻底淘汰第一道重污染的铬鞣工序,直接改善了鳌江水质,经监测 2个断面水质由劣五类提升为五类,仅剩1个断面为劣五类水,为十二五全面消除劣五类水质打下了良好基础;永嘉对造纸业每关停一条生产线,补助资金最高达150万,对电镀企业关闭,每一万升补助50万元;瑞安对企业实行税收优惠,鹿城、瓯海、龙湾、开发区共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650万元用于电镀企业整合入园,其他地方也都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支持性政策。全市共完成关停淘汰396家,其中印染30家、造纸87家、制革52家、化工43家、电镀184家,提前推进合成革行业的整治工作,关停合成革生产线104条,生产线削减率21.6%

(五)积极开展污染减排。精心制定实施《2013年温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建立指标和项目“双控”制度,共安排实施减排项目164个,并加强项目跟踪督促管理,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分析一通报”, 6次对重点减排项目进展通报,2次对减排工作落后的6个县(市、区)开展约谈督促,确保各个项目得到有效实施。今年以来,进一步提高7座污水处理厂处理量,建成投用仙岩、虹桥、马屿3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9座污水处理厂,全市新增处理水量6.7万吨/日,在16家污水处理厂开展驻厂监管,指导企业规范运行,提升稳定达标率。乐清电厂1#2#机组已完成脱硝设施建设,设计脱硝效率70%,温州电厂6#机组脱硝设施已完成建设,预计全年用煤量860万吨,低于2011年水平。淘汰关停108个工业项目,完成整治农业减排项目21个。预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下降3.1%3.05%4.5%5.4%以上,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和“十二五”中期任务。

(六)着力提升执法监管效能。一是严格监管、优化服务。相继开展了绿箭系列、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打击非法窝点遏制污染转移等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环保公安执法联动机制建设,对重点行业、敏感区域流域等实行夜间检查、交叉检查、体检式检查等,积极实施告知执法、警示执法,寓服务于执法,我市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37123人次,检查企业50202家次,打击取缔非法生产排污窝点2200多处,立案2090件,处罚金额7516万元,全市共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21件、拘留154人。

二是完善机制、提升效能。按照“三清三到位”要求,完善网格化监管机制,召开了全市环境监察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现场推进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温州市环境监察网格化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温州市环境监察规范>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完善执法稽查机制,对5个县(市、区)的环境监察工作开展了稽查。加强精确化监管能力建设,推行移动执法系统,完成220家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市控以上企业在线监控安装率100%,完成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污染源等环境基础数据库。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妥善处置了24起突发环境事件,全市没有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件。

三是周密排查、强化整改。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共排查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点791处,其中饮用水源环境安全隐患116处,企业环境安全隐患123个,267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周边隐患点552处。重点加强对珊溪库区的污染整治,取缔路鱼市场等一批库区环境违法行为,督促完成巨屿工业区石材加工厂等一批项目整治,协助完成库区限养区畜禽业整治,生猪削减率91.9%,新建2个浮标监测站,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源稳定达标率为100%。推进清洁土壤行动,组织开展化工、金属冶炼、农药、电镀和危化品等重污染关停搬迁企业原址用地的土壤污染排查,累计排查场地面积达93万平方米。

四是加强调解、维护权益。建立重点信访每周排查梳理研判制度,定期挂牌解决重点信访件,开展领导接访下访和重点信访人约访活动,实施一案一策化解制度,在全省环境信访上升20%的大环境下,我市信访量5011件,同比去年下降12.2%,已连续四年以10%以上的幅度下降。

五是强化危废管理和重金属减排。协助完成温州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通过环评批复,新建2座污泥处置设施,积极开展污泥刷卡转运试点工作,完成350家企业“双达标”创建,全市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全市累计削减铅83.3千克、汞3.32千克、镉75.3千克、铬2706.9千克、砷28.21千克。

(七)积极推行环境管理创新。一是加快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开展县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定了《温州市县域主要污染物排污总量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以减量定增量,建立各地政府排污总量基本帐户,实行总量控制。实施刷卡排污系统建设,46家企业完成刷卡排污系统建设试点任务。推进初始排污权核定,出台了《温州市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实施细则(试行)》和《温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完成全市2300A类工业企业初始排污权核定工作,并征收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800万元,涉及企业333家。进一步规范排污权工作流程,印发了《关于建设项目排污权协议交易流程的通知》,全年共开展排污权出让63笔,收取出让金263.608万元,4家企业完成了排污权回购试点。完善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建立排污权抵押登记、查询、注销工作流程。

二是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完善绿色保险相关制度和实施机制,制定《温州市企业环境风险评估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对64家企业开展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新增签订30家绿色保险企业。完成2394家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与上一年度相比,绿色企业数增长9.68%,蓝色增长41.97%,红色企业数下降36.52%,黑色下降21.47%,并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红色、黑色企业提供年度贷款的银行从14家削减为6家,年度贷款额度减少约1.56亿。

三是加大公众参与。加大信息公开,调整优化局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栏目,新增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污水处理厂监督性监测等一批信息公开类别,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76条,公开率100%,召开新闻发布会4次,办理依申请公开2件,按时答复率100%,我市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列居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第8位。进一步完善了《温州市环保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公众评审员制度,印发《关于实施温州市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公众评审员制度(试行)的通知》,向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征募公众评审员,建立45名成员的公众评审员队伍,参与了过江通道匝道等重点项目的环评审批。深化公众参与方式,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出台了《温州市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及实施细则》,开通环保政务微博,开设“垃圾河大家找”等平台,接受公众投诉举报共396条,均第一时间做了调查和反馈,并将经调查核实的53条黑臭河垃圾河全部纳入整治范围;开展“小鱼治水”、浙江省民间水环境保护大会等活动;坚持民主恳谈会制度,市、县、站所三级环保部门每月由领导带队到辖区村居、社区、企业召开座谈会,沟通工作,听取意见,及时解决基层反映的环保问题,一年来市本级召开座谈会13个、各县(市)召开130余个。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温州市青少年环保社团联盟,整合117个环保社团1.75万名环保志愿者开展“百团万人”环保公益行动,得到环保部和国家机关工委的高度肯定,作为全国三个地级市之一、省内唯一地级市列入环保部党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课题研究试点,国家机关工委专刊推广,《中国环境报》、《环境教育》等十余家媒体报道,还定期开展民间社团和志愿者培训交流,组织举办“中欧环境治理项目公众参与”论坛。

(八)不断强化环保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提升环保审批效率。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取消68类项目的环评审批;印发《温州市环保局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12项扶持措施;制定了《温州市铝氧化行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试行)》、《温州市不锈钢管行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试行)》、《温州市酸洗加工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温州市饮食娱乐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细则》等,对相关行业的环境准入做了进一步规范。完善规划环评执行机制,出台《关于深入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指导7个工业区开展规划环评编制。进一步深化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机制,针对363个重点建设项目,建立项目库,对所有入库项目实行定期走访、定期沟通、提前介入、跟踪服务,预警提醒制度,对于重大项目建立专员服务制度,积极协助项目业主单位及时办理环评审批手续。

二是进一步提升监测服务能力,积极实施监测市场化改革,将原来由市环境监测站承担的小微企业“三同时”验收监测、重污染行业整治验收监测、建设项目环评监测等转移给社会性监测机构承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集中力量开展监督性监测、应急性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等,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监测服务。加强监测市场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关于规范温州环境检测市场的意见》,对在温州开展环境监测业务的公司实行备案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市区两级联动、优势互补的监测网络,指导三区完成监测站建设,完成7个新项目开发试验,以泽雅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为首批试点,推行自动监测站第三方运维管理模式。实行重大项目监测“三优服务”, 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验收监测优先安排项目负责人、优先现场监测和优先出具监测报告,完善监测流程,对完成“三同时”验收监测的全部201家企业,实行意见征集并组织回访。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开展专项自查、抽查活动。

三是继续提升环保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组织开展场地污染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重污染天气应急、PM2.5源解析等课题研究,开展水污染治理技术的试点与推广,邀请深圳、上海、浙江、江苏等地10余家环保科技公司参与我市河道黑臭治理工作;召开两岸环保产业交流会,搭建温州与台湾环保产业交流平台;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引入中组部“千人计划”和省委组织部“千人计划”相关专家参与我市环境治理工作;建立重点行业、流域治理技术指导帮扶机制,邀请国内30家工业企业有机废气治理机构报名参与治理企业废气治理。

四是加强助企扶企。积极开展三万行动,完善问题排查梳理化解反馈机制,采取每周一通报一督查一会商,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分别采取责任人限时解决、领导领衔专题解决、协商其他部门共同解决、提交市委市政府推动解决等办法,有效化解企业发展的瓶颈障碍,活动开展以来,涉及我局职能的33个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我局收集到涉及其他单位职能的21个问题,经积极协调也已得到解决。开展“千名环保干部联千企”活动,全市环保干部与1389家企业建立一对一挂钩联系帮扶机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规范环保行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由68.1%提高到95%。另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台资104万美元、内资2000万元人民币,向上争取资金3593万元,居全省前三。

(九)不断加强队伍和班子建设。以“五型机关”和文明单位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队伍和班子建设。一是注重作风效能建设。开展正风肃纪和“强责治慵”行动,对照作风效能建设31个方面的不良行为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和明察暗访。健全全员绩效考核,引导干部学比赶超,出台《温州市环保局干部使用管理办法》。提高即办效率,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现公文办理、档案管理、行政事务处理电子化,梳理简单事项6项、复杂事项28项,提前办结承办的116个项目环评审批和11413个即办件。强化基础站所和机关处室建设,全力做好6个处室单位的万人评议工作,提前筹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做好先学先查先改。二是注重队伍能力提升。坚持开展每月夜学,深化环保系统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组织“为民务实清廉”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组织基层站所培训和技能比武,不断提高干部岗位技能,在省厅组织的各类技能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加大监察和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力度,市环境监察支队和乐清、永嘉、洞头环境监测站达到相应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党建带群团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组织的作用。三是注重廉洁自律。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坚持办好“廉政课堂”,组织开展“清廉温州”微故事征文活动并获先进单位奖,开展全系统、全员额、全方位的廉政风险排查活动,出台《温州市环保系统工作人员公务活动“十不准”》,层层签订突出岗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制订岗位职权目录、制度目录、业务流程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进一步完善了具有岗位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六个严禁”、“三严四禁”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公务接待费同比削减41.35%,会务费削减26.06%。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共轮岗交流干部341人,开展全市环保干部思想动态调研。四是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强化学习提升,定期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鼓励班子成员加强业余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环保专业水平、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完善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行政案件集体审议、行政审批集体审议等集体议事制度。强化廉洁自律,班子成员带头严格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准备,提前部署、狠抓学习、深入排查、迅速整改,引领全体环保干部积极投入各项环保为民的工作中。

虽然今年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仍然滞后于公众的期望值,重污染行业整治等一些重点工作与预期计划尚有差距,环境执法监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环境管理创新尚需进一步加大等,生态环保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2014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总抓手,以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四大整治为重点,以执法监管为手段,以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解决流域性区域性行业性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维护公众环境权益。

(一)优化提升、培育亮点,强势推进国模创建。进一步细化分解国模创建规划,实施清单制管理,着力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攻坚,努力实现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等一批弱项突破,积极培育塘河整治等18个亮点工程,进一步提升国模创建水平。

(二)强化基础、深挖潜力,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继续实施指标和项目双控制度,抓好191个项目的实施,重点提升污水处理能力4.5万吨/日以上,加大电厂脱硝脱硫和机动车、农业减排,确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三)严格监管、深化治理,全力打好水环境整治攻坚战。按照“十二五”期间消除劣五类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大以温瑞塘河为重点的平原河网、以鳌江为重点的三大入海河流、以珊溪库区为重点的饮用水源环境整治力度,强化涉水污染源监管,严格落实 “五个一律”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纳管达标、排放提标”行动,组织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推广,督促推进温瑞塘河片区管网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指导开展乐清湾等近岸海域污染整治,加强水质动态监测预警,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四)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提高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能力。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和预警机制,着力完善预警研判、联动联防、应急响应、考核奖惩、政策保障等机制。继续推进机动车、燃煤锅炉、工业有机废气、餐饮油烟和扬尘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加强大气防治能力建设,开展大气污染基础性研究,提高大气监测能力,逐步开展大气质量预报。

(五)狠抓集聚、深化整治,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强化园区建设,乐清市完成电镀园区建设,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印染园区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深化整治提升,瑞安市、平阳县电镀业通过市政府核查验收,各地造纸、制革、印染(除瑞安、平阳、苍南外)行业通过市政府核查验收,瑞安、平阳和苍南印染行业通过阶段性核查验收,龙湾区、开发区合成革业通过预验收,各县(市、区)化工企业整治通过县级验收。

(六)建治并举、点面结合,大力开展系列生态创建活动。坚持一手抓提升,一手抓整治。对环境基础较好地区加大生态创建力度,重点指导洞头县、泰顺县开展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督促文成县和永嘉县深入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文成县争取通过技术核查,指导鹿城、瓯海、苍南、平阳等4个县(区)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争取新增申报省级生态乡镇(街道)8个,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100个以上;对环境问题突出的,列出一批重点乡镇和重点区域,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治。深化提升“四边三化”行动,积极推进“美丽人居”建设。

(七)加强监管、严格执法,全力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强化执法理念,进一步增强严格执法、分类执法、系统执法、为民执法、公众执法和服务执法的意识。加强监管执法机制建设,完善联动联合、应急处置和环境监察形势定期研判机制,建立统一的污染源监管平台,健全基层执法机制,建立建设项目审批验收监管统一协调机制,推进县级环境监察力量回归本职。加大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危险废物和辐射管理,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八)扎实调研、大胆探索,全力推进今后一个时期环境管理创新。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温州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有关意见的同时,着力推进四个方面22大类60个项目的改革创新。一是建立生态功能区建设机制。突出生态红线要求,建立空间管制制度,完善生态功能区修复防治机制,建立区域流域环境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差别化考核,强化行政约束和问责机制建设。二是推进环境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和监测市场化改革,完善环境执法监管机制,健全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三是积极推进环境资源配置和环保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建立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深化环保职能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工作,进一步完善绿色环境政策和环保科技研发、交流、合作、推荐平台。四是进一步推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机制建设。

(九)强化作风、提升效能,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排查、深刻反思、积极整改,确保取得良好成效。以效能更高为重点,推进“五型”机关建设,深化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以能力更强为目标,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和班子建设。以廉政更佳为目标,加大廉政建设工作力度,确保全体环保干部不触廉政红线。

推荐访问:温州市 环保局 工作总结 【环保汇报】温州市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思路
上一篇:【宣传总结】义乌市创建办2011年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下一篇:2023年县住建管理局三季度工作总结【精选推荐】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