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力量思想汇报(2022年)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2-10-24 08:4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念力量思想汇报(2022年),供大家参考。

信念力量思想汇报(2022年)

 

 信念的力量思想汇报

  今天下午张军教授给我们作了从共产党百折不回的意志看信念的力量的报告。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的讲话中,张教授要紧跟我们介绍了五位老革命家的英雄事迹。除了感动之外,我深深地被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所震撼,我明白了信念的重要性,就像张教授说的那样:人在世界上活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来支撑整个生命的意义。听完报告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暖暖的,充满了关于这些革命老前辈的无限仰慕之情。

 首先说到了段德昌老前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生命马上结束的时候还不忘了要给共产党节约一颗子弹,宁愿自己受到更大的痛苦。一个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在自己马上面临被错杀的情况下还在为共产党着想,他为了革命的事业奋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能够说为了党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就当他为求公平正义而据理力争的时候,一顶反革命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但是即便是委屈,即便是被冤枉,在被宣判死刑的时候他还是执行了党的命令。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在入党宣誓时候对党做过的承诺,执行党的命令,确实是无条件的执行呀。这充分地表达出他关于党的无限忠诚。段德昌前辈除了对党的无限忠诚之外还有很高的文学造诣,那句有名的对联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可见: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王子,王王在上,单独作战。袭龙衣,作乍人,魑魅魍魉死鬼儿,鬼鬼

 居边,合手都拿。这让我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仅仅有对党的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务必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理论建设我们的头脑,有人说过,假如一个人的头脑没有被积极的知识占领,那他的头脑一定会被消极的东西占领。因此,我们现在务必首先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的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再说到了林育英老前辈,在他的一生中,为了革命的事业,他先后受到过两次牢狱之灾与三次被打,他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但是他对党的热情却一年一年的高涨。后来他病倒在演讲台上,为党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份力。他像是一只红烛,在对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的灯芯的照耀下燃尽了自己最后一点热血。当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过程中与苏联苏维埃政府失去失去联系时,林育英老前辈毅然同意了组织给的任务,他骑着骆驼,穿过蒙古大沙漠,历尽千辛万苦,在途中多次因劳累而昏死过去,但是是对党的那一份承诺让他一次次的站起来,继续向前走,终于找到了党中央,给中央带去了重要的指导意见。在争取张国焘率左路军北上的过程中,林育英同志利用自己共产国际代表的特殊身份,为党与红军的团结立下了大功。对争取张国焘北上所起的重要作用。45 岁的林育英同志在延安病逝,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亲自执拂、抬棺为他送行,毛泽东还亲自为他提写墓碑“忠心为国,虽死犹荣”。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了林育英同志为党

 做出的奉献。

 第三个革命先辈是王树声前辈,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与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37 年 3 月西路军失败后,他身遇危难,矢志不渝,一心向党,最后一路乞讨,历尽艰辛,辗转回到延安,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与马列学院学习。在这位革命先辈的心中,中国共产党就是组织,中国共产党就是家,人不论离家多远离家多久都会惦记着尽早回家。可见党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最后讲到的是秦忠前辈与何功伟前辈。两位革命先烈为了中国共查党的伟大事业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其中,何功伟前辈在恩施方家坝后山五道涧刑场慷慨就义,时年 26 岁。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父亲的苦言相劝,他丝毫没有动摇他革命的伟大意志。最后宁愿选择死也不愿意做出有害党的情况。

 听完了这些英雄的事迹,我觉得尽管当今时代不再需要为革命流血而牺牲,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这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这是作为一个党员永远都要学习与追求的精神。

 第二篇:信念的力量信念的力量:中国中产阶层前世今生

 我们处在一个极剧变化的年代。在这样的年代里,中产阶层的崛起无疑是社会稳固与进展的基石。然而,毕竟什么人算是中产阶层呢。那些年薪十万、有车有房有职业理想、有社会关怀的人。

 我们在呼唤一个物质上实现“中产”的阶层尽快出现时,还务必期待他们实现精神上的“中产”。只有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行动能力、敢于为自己的尊严与权利去斗争的“中产阶层”,才是中国真正的希望。

 除了一些客观难题,我们现在所说的中产阶层的精神存在同样是一个瓶颈。假如我们也仅仅只明白“独善其身”,只关注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们就会失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精神意义。

 务必承认,中国已经有了庞大的中产阶层,但是只要有一天,我们的中产生活是以另一大群人的非中产生活为代价的,这就仍然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美好的生存需要大批有目标有理想的中产者。

 中国中产者:从浮现走向精神存在

 中产阶级的标准从单纯的经济收入向包含职业在内的多重因素的转向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本刊特约撰稿/周晓虹

 你中产了吗。谁,我吗。

 是不是这话听起来耳熟。当然。认真想来,这些年来,你可能不止一次回答过别人的这类问话,话题就是从你的钱袋子鼓起来后发生的那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变化。

 看得见的变化包含你购买了宽大甚至有些奢侈的房子,学着

 邻居家的样子置了清一水的美克·美家,开上了原先想都不敢想的别克君威或者宝马 3 系;你的妻子今天买了一件挡风的“伦敦雾”,明天又在想如何攒钱买一个路易·威登。看不见的变化可能更多:你不仅大学早已毕业,而且也读完了 mpa 或者 emba;你关心自己社区的业主委员会的选举程序,也关心什么人新当选为党或者国家的领导人,当然更会关心 2008 年初的雪灾与紧随其后的汶川大地震;你还计划着或者者再做些投资,或者者在官场上再上个台阶,或者者写本现在看的人越来越少的小说或者干脆就没有人看的学术著作,你告诉自己人生不能闲着;当然,“熏陶”了 30 年,你也懂得了什么叫做品位:咖啡馆比茶馆常常更有品位,听歌剧比看电影也有品位,肖邦或者莫扎特同样也比刘德华或者“黑鸭子”有品位。你还不算“中产”吗。

 印度:5000 卢比一样中产

 尽管中国的经济在 30 年中一直开着顺风车,它的年 gdp 从2650 亿美金一路攀升到 3.5 万亿美金,2008 年已经超过德国在这个世界上名列美国与日本之后。但不要不记得,它有 13 亿人口。用共与国总理的话来说,再大的成绩除以 13 亿都显得微不足道。那么,在一个人均 gdp 尚只是 3000 美金的国家中,假如你已经有了品质越来越好的住宅与一辆性能尚可的私家车,还有一份年收入在 5 万甚至 10 万元以上的稳固工作(这还没有包含你妻子或者丈夫的收入),你当然已经中产。但你还是怀疑,你

 怎么一不小心弄了个中产是不是。在你的眼中,中产阶级,比如美国的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别墅(singlehouse),一家起码也有两三辆车,冬天去佛罗里达,夏天去缅因度假什么的。

 你好像还记得,在那本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毛泽东说过,中国的中产阶级包含民族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你想到了荣毅仁;小资产阶级,比如作家张爱玲。不管是荣毅仁还是张爱玲,你好像都挨不上,因此你底气不足。

 2005 年我去孟买访问,下榻的 heritage 酒店有一个附设的餐厅。一天,与餐厅的经理聊天,问的是:“在印度,像你这样的经理算是中产阶层吗。”也许问话触及了自尊,彬彬有礼的经理觉得我有些白痴:“当然,你不明白印度是中产阶级国家吗。”联想到在飞往新德里的新加坡航班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印度有 7亿中产阶级,看来文章的作者确实是以全体印度人民的自信为基础的。

 更有意思的是,那位经理告诉我,印度中产阶级的月收入恰巧也是 5000,最低限度 2000 也行。只是,这既不是人民币,更不是美元,而是卢比。3 年前,5000 卢比换 1000 人民币。也就是说,印度人民对中产阶级的标准并不苛求。从布尔乔亚到白领:欧美的中产景观

 当然,中产阶层最初的出现不可能与财产无关。

 还记得法国大革命前的“第三等级”吗。这应该就是最早的中产阶级的雏形。在 1789 年前的法国,除了教士、贵族以外,所谓“第三等级”,用托克维尔的话说,包含了“最有钱的商人、最富足的银行家、最干练的工业家、作家、学者同小农场主、城市小店主与耕种土地的农民”。因此,真正属于中产阶级的是第三等级中那部分能够称之为布尔乔亚(bourgeoisie)的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因从事工商业与金融投资而拥有财富,但与教士与贵族相比,却既没有政治权力也没有社会地位。

 事实上,在 18 世纪之前,布尔乔亚只是就是“市民”的意思。此后,资本主义兴起,布尔乔亚又有了两种新的含义:在工人眼里是老板;在宫廷及其他上流社会人士眼里是缺乏教养的人(说来可笑,我们常常将“布尔乔亚”视为一种教养,在毛泽东时代还可能因这种“教养”同意思想改造),它实际上说明了主流社会对向上攀爬的资产阶级的嘲弄态度。

 为了争取自己的政治权力与地位,第三等级成了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的主力军,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历史。我们不太熟悉的历史还包含,布尔乔亚们也通过另一条道路,通过自己的财富、通过消费的彰显,获得社会地位与声望的提升。他们置地、买房,学着贵族将色彩艳丽的墙纸与织物覆盖在墙上,挂镜、时钟、油画、塑像当然还有的时候装,都开始从贵族流向布尔乔亚家庭,他们一掷千金的气势开始令没落贵族自愧不如。

 中产阶层的标准从单纯的经济收入向包含职业在内的多重因素的转向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由于战后资本主义的进展,特别由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我们前述的包含小农场主、小企业主与小商业主在内的所谓老式中产阶层人数越来越少,而大批与技术与服务有关的职业如经理阶层、专业技术人员与从事社会管理的人员越来越多,这些米尔斯所说的“白领”阶层构成了 20 世纪中产阶级的要紧景观。

 事实上,不仅这些新中产阶层失去了土地或者商铺这些生产资料的财产,而且由于美国为人们实现商业梦想留下了太大的余地,加之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消解作用,新中产阶层们也远远没有法国第三等级当年的政治热情与气概。他们安于现状、独善其身,以致激进的左派社会学家米尔斯会借用希腊人的话反讽说:“白痴就是独善其身者。”但从社会稳固的角度看,这大批持政治后卫态度的中产阶层,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马其诺防线”。

 中国中产阶层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历史要繁重得多。千百年来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充斥着小农的国度,自然条件的恶化与统治阶层的横征暴敛,使得大多数人连温饱都难以企及,更况且中产。

 近代以来,首先在上海,后来在北京、南京、广州等沿海地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进入与中国现代化的展开,这些城市与地区出现了第一批中产阶级,同时在 1930 年代即民国政府的黄

 金岁月达到顶峰。这其中包含大大小小的荣毅仁与给他们打工的经理阶层,在洋行里工作的小“买办”或者第一代外企“白领”,大学教授、律师、艺术家与像鲁迅、张爱玲那样的作家。当然,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也出现了第一批现代公职人员。只是,这些人数量非但不多,而且由于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而陷入巨大的生存危机之中。

 1949 年的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对中产阶级却是一场灭顶之灾。由于革命信奉“均贫富”的信念,与革命之后实行的消灭私有财产的公有制,中产阶层尽管没有像地主阶级那样遭受包含肉体消灭那样的“待遇”,但不管是民族资产阶级还是小资产阶级,在将自己常常并不算多的生产资料交给国家之后,也一直在同意革命带来的精神上的“洗礼”——包含承认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剥削或者一种罪恶,用当时流行的语言叫“不劳而获”。

 在那之后的近 30 年中,中国的工业化特别是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重工业化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毛泽东立志消灭阶级差异的决心,与勒紧腰带建设的方针,却无法造就一个与工业化相称的中产阶级。在 1976 年毛去世时,中国人基本没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全国职工平均月工资只是 50 元人民币,而农民的收入还不及这三分之一。

 变化就出现在 1978 年的改革开放之后。谁都记得,邓公的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政策造就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中产阶层。1985 年,我还在天津南开大学读研究生。记得有一个系里的会计去劝业场购物中了万元大奖,听到喜讯晕倒在商场大厅里。消息传来,谈论的人都说,我要是有一万元就干脆不工作了。我们的中产经历,就是从当“万元户”开始的。

 中产,不仅仅是消费前卫

 从万元户到现在的百万或者千万,尽管中国的大多数人刚刚解决温饱,但起码也有 20%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中产,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甚至对收入的直线增长感到麻木,而消费或者 100 年前凡伯伦嘲笑的那种“炫耀消费”,成了慰藉这种麻木的吗啡。

 不相信吗。你一定明白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的人潮汹涌,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与南京,那里的房屋价格几年前就已经超过了每平方米 1 万元,而一套中产阶级居住的 140 平米以上的高档公寓通常都在 100 万~300 万元;原先骑自行车的道路上一下子爬满了奔驰、宝马与别克,开车人的神情以最直露的方式告诉你,什么叫“人一阔,脸就变”。在我这次会后的欧洲旅行中,巴黎的一站自然会去俗称“老佛爷”的 lafayette 百货公司。当我跨进大楼的那一霎那,汹涌的人潮再一次告诉了我,什么叫中...

推荐访问:思想汇报 信念 力量 信念的力量思想汇报 信念的力量思想汇报怎么写
上一篇:教学思想大讨论工作总结
下一篇:优秀积极分子思想汇报(2022年)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