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2-06-10 17:20:0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5篇

【篇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蔡 昉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03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将有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体现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把人民群众看作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以此为指导,我们党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要求明确写入党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发展奇迹,反复证明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为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都得益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和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与环境。

  体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我们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作出庄严承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我国发展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经济增长更具有共享性和包容性,特别是在民生领域取得一系列新成绩。例如,“十二五”时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整体上跑赢了GDP,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基尼系数双双下降;
就业保持稳定和扩大;
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持续提高,城乡统筹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方法,充分体现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决策部署中。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就是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
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两个翻番目标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这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9万亿元,按照不变价计算,2015年已增长到59.6万亿元。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需要达到81.8万亿元。按照目标导向倒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必须达到6.53%。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的增长难以保证实现这一增长速度目标,必须挖掘新的增长源泉,即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创新驱动的增长。按照问题导向顺推,只有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获得新的增长源泉,创造更多改革红利,提高潜在增长率。

  人人都有更多获得感与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因而,仅仅达成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数量目标并不意味着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而必须明显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要求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并提高其均等化水平,不仅要做大“蛋糕”,还要分好“蛋糕”。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劳动力市场发育,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缩小收入差距方面的政策努力已经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在今后短短4年左右时间实现有更多获得感的全面小康目标,仍需显著加大再分配力度。从那些收入差距较小的发达国家经验看,再分配政策可以把初次分配的基尼系数进一步降低36.2%。这表明,在不损害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在财政税收、扶贫济困工作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仍有发挥政府再分配作用的巨大空间。

  全面小康的要求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如果到2020年我国仍有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就不能说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党中央作出了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调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扶持贫困家庭,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等措施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扶贫方略,充分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战略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方法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社会政策托底。做好当前经济工作,要从供给侧认识和适应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习近平同志概括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概括也规定了我们要实现的目标,指明了达到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提高潜在增长率,进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但是,涉及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方面的改革,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部分传统产业和企业职工转岗。因此,要特别关注那些受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调整影响的劳动者,如产能过剩行业的劳动者、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职工和进城农民工,既以社会政策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托底,又加强培训、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其尽快转岗就业或创业。

  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应把握两个关键词:一是“小康”,这是对发展水平的要求;
二是“全面”,这是指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正是对这两个关键词之间逻辑关系的高度概括和生动阐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必须注重补齐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这块短板,着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还存在各种因素造成的贫困现象。从群体角度看,特别要关注农村贫困人口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等特殊困难人群;
从区域角度看,农村、边疆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加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从培育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促进发展机会均等化、完善发展的基础设施等环节入手,才能使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途径,既包括政府努力提供越来越充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需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以最广泛地汇聚民智、最大限度地激发民力,实现全民共建共享。人民福祉的不断增加乃至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取决于市场产品和公共产品(服务)的不断增加和公平享有。在市场产品供给领域,要坚持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并提供激励信号的原则,让广大人民群众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致富。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政府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同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增强一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共建能力,增加供给数量、丰富供给类型、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福利的提高不能超越阶段。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是渐进的过程,以发展和社会财富扩大为前提。因此,要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蛋糕”做大了需要公平分享,而公平分享的前提则是“蛋糕”不断做大。一些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长期徘徊不前的教训之一,就是做出过多的公共产品供给承诺,最终却口惠而实不至,还损害了效率原则。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8000美元,进入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无论加强社会建设还是改善民生,都要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提出超越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当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严峻挑战。应始终牢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雄厚物质基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篇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治国理政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也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奋斗目标。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努力增进人民福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人民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正式拉开。

自2014年1月以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平均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三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日益清晰,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相继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这些改革,更多的聚焦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聚焦在解决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聚焦在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党中央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提出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并据此调整施政政策。他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追求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经济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建设法治中国,让人民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利、拥有监督权力运行的权利、拥有享受司法平等的权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所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全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阐释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突出和强调了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权边界,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把公众参与纳入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监督权力的运行。保证公正司法,坚决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有效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让人民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利、拥有监督权力运行的权利、拥有享受司法平等的权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所在。

大力推进社会文化事业,精准扶贫脱贫,着力补齐落后地区发展短板,促进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改革意见,持续增加对社会事业的财政资金投入,群众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住房贵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得到诸多实实在在的实惠。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持续推进,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好更广地惠及人民群众。党中央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着力提高脱贫攻坚的成效。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着力补齐落后地区发展短板。

总的来看,党中央重视社会文化事业,着力推动民生建设和消除贫困,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就是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推进国防和外交建设,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人民群众安定的生活就没有保障。

十八大以来,中国军队新一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性改革全面铺开。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结构性体系重塑,从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到调整改善军种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处处可见革新图强的举措。党中央、中央军委铁腕反腐,查处一批军内大案要案,清风正气充盈军队。党中央一系列强军举措,就是确保人民军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靠得住、打得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开启了中国特色外交新格局。中国成功举办G20峰会和APEC会议,向世界传递中国信心、贡献中国智慧、彰显中国担当。积极实施“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若干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创新发展与大国和周边国家外交关系,努力营造和平发展环境。习近平的外交战略,就是要让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让中国人民过得更好、更有尊严,让各国人民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脉所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紧紧抓在手上,下大气力贯彻落实。着眼于加强制度建党,制定、修订了一系列规章、规定、办法和细则,党内制度建设逐渐完善。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制定并坚决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聚焦反对“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入改进党的作风,不断拉近党同人民群众的距离。着眼于思想建党,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共产党员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求。着眼于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眼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论查处贪官人数之多、级别之高、行动之密集,还是涉及领域之宽、挖掘问题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态势正在形成。党中央一系列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根本目的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始终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

【篇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赵静雅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6期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传承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又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来源;内涵;时间路径

        八月的江淮大地,烈日炎炎。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了安徽。在省委书记李锦斌、省长李国英的陪同下,第一站便来到了“千里江淮第一闸”——王家坝闸,察看淮河水情,慰问受灾群众。在田间地头,总书记步履不停。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映照出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来源

        1、马克思主义人民观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了实现全人类解放而不断奋斗的一生。早在中学时期,他便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并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自己的承诺。马克思认为人民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共产党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认为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方式的创造者,是引领积极革命和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强调必须把人民的幸福和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强调了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当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时代在变迁,岁月的车轮在滚滚向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从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到坚持改革开放;从打扫好屋子再请客到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这就是共产党人永远的初心。

【篇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践就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不断彰显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见证着中国道路的正确性,也标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立足我国国情与发展实践,以深邃历史眼光与宽广时代视野,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两个维度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不断开拓理论新境界提供了思想指南。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将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独创性观点,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特点与历史任务,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经济、造福人民的理论成果,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在这一改天换地、创造奇迹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根本立场,就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拥护、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更就是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新趋势,深刻总结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创造性地提出树立与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等,就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与时代特点的理论成果,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就是重大理论问题,也就是重大实践问题。“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无论就是创新驱动、激发活力的改革举措,还就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两个文明的发展;无论就是治理环境污染,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的期待,还就是注重内外联动发展、做大蛋糕同时更公平地分好蛋糕,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群众导向、民生导向,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其思想内核与实践方向,就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用好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代表的理论成果,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面对发展新理念,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而应一起用力贯彻落实,形成协调推进的强大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开拓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境界。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现实就是最大的试卷,发展就是最大的考题。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新的巨大动力与无限潜力。激发思想活力,保持探索韧劲,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我们就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更强大的思想动力。

【篇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精品文档

中心组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1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八个明确”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是十分鲜明的,清晰回答了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2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

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是理论上的回答,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的回答,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讲方略、办法、路径的问题。

4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5欢迎下载

推荐访问:研讨会 发言 思想 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
上一篇:2022年度公安肃清流毒思想汇报(精选文档)
下一篇:20229月时政思想汇报预备党员(2022年)

Copyright @ 2013 - 2018 小艾秘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艾秘书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1019447号-75